大秦王國在取得遠東之戰的勝利後,國際地位又有所提升。在鋪天蓋地的報道之後,中南半島國家首先回過神來,祝賀電報,領導人訪問等等動作接二連三的出現,直接導致宋子文成了大秦王國軍政高層中最繁忙的一位。各中南半島國家中,暹羅作為唯一的一個政體比較穩定,又擁有一定軍事實力的國家,自然難免會產生一些遐想。於是,自上而下,都出現了一種聲音。即,暹羅人認為作為大秦王國最堅實的盟友,應該承擔更多的義務和責任。當然了,他們真正的目的,還是希望借大秦王國四海用兵這股東風,能不能從還處於建國期的鄰國手上取得一些便宜。
\t四十萬的白俄軍隊向蘇鄂縱深和中亞一帶進軍,直接讓蘇鄂政府措手不及,又成功引爆中亞諸多地區的獨立風潮;王國第六集團軍和聯合國軍正和嘚軍一起,籌謀與蘇鄂聯軍的決戰,什切青特別區的籌建,在丁一和斯特恩的主導下,正被提上議事日程;菲律賓,馬尼拉共和國的成立是一件大事,古賢一率領的一本軍隊究竟在新政府中扮演怎樣的角色,當地人和一本人還有大秦王國人的政治地位究竟該如何安排,相關探討因為隔著浩瀚南海的原因,交流起來當然不會那麼通暢;相比馬尼拉共和國,蘭芳王國的成立反而比較容易,畢竟這裏已經被大秦王國王國第三集團軍完全控製,不過,也不知道是誰放出的風聲,當地土著領袖在知道蘭芳王國的背後是大秦王國之後,開始熱情的推銷自己,都想成為蘭芳王國的一員,蘭芳王國的疆域究竟該如何劃分,這反而成了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一本,隨著三個政府的出現,一些不受控製的事情終於頻繁發生,其中,就包括一些一本人以清算的名義開始針對當地政府,讓一本國內的政治秩序經受巨大考驗;米國,在女子誌願軍連續打了幾個勝仗之後,婦女互助會再次變得活躍起來,一些原本已經決定向政府軍投誠的老資格成員紛紛拋頭露麵,碧瑟琳的權威性反而遭遇空前挑戰……
\t從穿越者的角度,歐陽雲自然巴不得整個地球,不,整個太陽係都能插遍大秦王國的國旗。好在,他還是有自知之明的,所以這個念頭隻是一閃而過,便被他給拋到了腦後。他確實沒有時間來胡思亂想,因為目前大秦王國以及與大秦王國的攤子已經鋪得足夠大,他已經明顯的感覺到自己的精力不夠用了。
\t這算是軍政府的弊病,即,當他身邊的親信都和軍事有關的時候,就會疏忽政治和經濟、法律等元素在國家體製中的作用。戰爭年代,有勝仗不時的凝聚一下人心,簡單粗暴的管理方式便無可厚非,但是一旦進入和平年代,特別在中間的過渡期,這些問題便會梯次暴露出來,成為最考驗當權者的難題。
\t歐陽雲不懂這些嗎?當然是懂一些的。所謂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這麼多年的最高統帥當下來,每天都要和各式文件、各項報告打交道,他自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不過,也僅限於一定的經驗而已。真要讓他製訂可行的全麵的政治製度或者經濟政策,他肯定抓瞎。
\t之前,在剛來到山城的時候,歐陽雲特地招募了一大批的幕僚,通過集眾人之智來彌補自己各方麵的短板。不過,得益於大量新技術的出現,經濟的高速發展,這些民國時代的幕僚所能發揮的作用,正越來越不合時宜,越來越不具備前瞻性。
\t這應該和這些幕僚所謂的先進經驗都來自歐美等所謂的西方先進國家有關,因為與這些國家相比,大秦王國所走的是獨一無二的道路。它依賴於軍事科技發展壯大,它的財富,從一開始就集中在一群軍人身上,它的人民所接受的教育,也是不倫不類的中西方精華和糟粕兼容並蓄。甚至於它的執政黨大秦民族統一黨,所謂的執政,也僅僅體現在以歐陽雲為首的一幫東拚西湊的大佬身上。
\t歐陽雲知道自己必須放權,不然這個國家就無法進一步成長,甚至於,他老早就動了一旦戰事結束就立刻離開中樞的念頭。然而,這件事想象起來似乎很簡單,好像他甩甩衣袖就能夠從容離開。實際上,從李鐵書等人堅定的站在他的身邊,充當他的打手,充當他的炮灰的那一刻起,他已經被綁在了一艘巨輪的桅杆上,再也難以獨善其身了。
\t四麵八方,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彙總過來。他在執著於某一件事的時候,還能表現得好像多麼聰明睿智似的,比如說針對尼爾金的裝甲部隊的車~臣動~亂。然而,當他不得不同時麵對一大堆的經濟、政治還有外交上的問詢時,就好像擅長楷書的人卻被要求書寫一貼草書一樣,他雖然不至於懵圈,卻也不得不擔心自己給出的意見是否可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