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實在難以割舍他的巨人夢,《征途》火暴後,他做了一款名叫《巨人》的遊戲。
第二個方麵是他對廣告的偏執。當年,史玉柱剛剛創業,銷售漢卡,他在報紙上賒了幾期廣告,這些廣告為他贏得了第一桶金。在史玉柱的商業廣告生涯中,更為大家聚焦的是他的腦白金廣告,“送禮就送腦白金”,廣大人民聽了十年,煩了十年,廣告也連續十年被評為“最差廣告”。但是,這個廣告的背後,隱藏著史玉柱的大智慧,在學習數學出身的史玉柱眼裏,廣告的投放需要一個“沸點”,許多廣告成為“煮不開的溫水”,就是缺乏偏執,最終功虧一簣。另外,精於計算的史玉柱也明白,一旦達到“沸點”之後,隻需要不多的“火力”,水就會保持開的狀態。
史玉柱對央視這個平台很迷戀,2008年更是成為央視的“廣告標王”。網遊是高科技行業,宣傳與推廣自然有更為簡便、科技含量高的方式,但史玉柱依然用賣腦白金的方式賣巨人的遊戲。史玉柱是網遊中唯一一個用傳統方式推銷遊戲的人。征途網絡形象廣告登陸央視,巧妙規避政策管製(網絡遊戲不許做電視廣告),本身就體現了其偏執的性格。
第三個方麵是他對結果的偏執。他在巨人大廈倒掉之後,做出的最為重大的改變就是,不再向各個分公司下達具體的經營指標。史玉柱對此的解釋是:指標定得低,員工就沒有挑戰性,奮鬥含義就縮水;指標定得高,完成不了,就成了口號和空話,更是管理大忌。那麼,如何維係團隊的奮鬥向上?或者,如何保證企業向前發展?史玉柱的做法是,定目標不如定實現目標需要準備的事項和實現的步驟。表麵上不定目標,實際上是為了達到更好的目標。
史玉柱對結果很偏執,縝密論證,步步推進,一咬到底。《征途》在研發的最初階段,走了不少彎路,第一筆投資消耗殆盡,產品還很不成熟,麵對團隊士氣的低落,麵對未來前景的不可預料,史玉柱以一種沒有退路的偏執,追加投資。正是因為他不甘於半途而廢,凡事一定要有結果,才使《征途》順利問世。
第四個方麵是他對完美的偏執。史玉柱沒有任何愛好,自從進軍網絡遊戲之後,他的生活基本上就是兩點一線,辦公室和家裏,與一個網遊研發人員無異,每天泡在遊戲中的時間在10小時以上。史玉柱玩遊戲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充分與玩家溝通和互動,他也規定了自己的任務,就是每天要接觸多少個玩家。對於《征途》的研發人員來講,老板是最難伺候的玩家,這個偏執的玩家經常在半夜三四點發現遊戲中的問題,然後打電話督促他們修改。正是因為史玉柱對完美的偏執,才有了完美的《征途》。
【複製成功:隻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英特爾公司前總裁格魯夫說過:“隻有偏執狂才能生存。”如今,這句話被許多人接受並且傳誦,甚至成為他們的座右銘。其實在中國的傳統思想裏麵,溫和與中庸才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偏執狂在中國人看來,不是瘋子就是傻子,或者是剛愎自用者的代名詞。正是越來越多這樣的“自負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才讓人們對曾經深信不疑的觀念產生動搖,李書福就是“自負者”之一。
1997年,李書福不顧親友反對,決意投資5億元資金進軍汽車行業,並拋出一句“汽車不過就是四個輪子加沙發”的瘋話,無疑讓跨國巨頭們貽笑大方。但是吉利汽車日後的成功,再次證明了“偏執狂”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