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許隻是出於馬化騰個人理財需要,擁有太多的財富,也擁有太多的瑣事。馬化騰的一舉一動,備受關注,因為他的財富是和騰訊的長遠發展聯係在一起的。
【複製成功:富與貴的哲學】
2007年,中國民政部揭曉2006年度“中華慈善獎”獲獎名單,李嘉誠榮獲“中華慈善獎終身榮譽獎”。李嘉誠說:“內心的富貴才是財富。如果讓我講一句,‘富貴’兩個字,它們不是連在一起的,這句話可能得罪了人,但是,其實有不少人,‘富’而不‘貴’。真正的‘富貴’,是作為社會的一分子,能用你的金錢,讓這個社會更好、更進步、更多的人受到關注。”
年輕時,李嘉誠曾經是金錢主義的追求者。因為他經曆過沒錢就沒有尊嚴、沒有家、無法讀書的困境。1956年,28歲的李嘉誠已經躋身百萬富豪。他的西裝來自裁縫名家之手,手戴高級腕表,開著名車,住著豪宅,甚至擁有遊艇。
但搬進新家的那天晚上,他徹夜難眠。為什麼現在富足的生活沒有讓他產生深深的幸福感?他起床駕車開到山上,望向維多利亞港思考:“我這麼有錢,身體很好,為什麼不是非常快樂?我不喝酒、不賭博、不跑舞廳,我賺再多,也不過如此。”李嘉誠發現,金錢給人帶來的快樂滿足感在超過日常生活所需後不能持續。到第二天晚上,他終於找到答案:“人不是有錢什麼事都能做到,但很多事,沒有錢一點也做不到。我一路做,將來有機會,能對社會、對其他貧窮的人有貢獻,這是我來到世上可以做的。”
早年的李嘉誠是華人光明正大創造財富的榜樣;晚年的他致力於社會的幸福與進步,是華人使用財富的楷模。李嘉誠達到了一個偉大企業家的境界。
令人尊敬的沉靜型領導
“管理方麵的書,知道了也就夠了。不會因為你知道,企業就能變得怎麼樣,還是得看你做的事情。”
——馬化騰
業界曾有這樣一個傳聞:2004年,當時正意氣風發的陳天橋找到馬化騰,發出合並兩家公司的邀請。陳天橋的意見是:我來做董事長,你做CEO,我們立刻就能夠統治中國互聯網行業。但馬化騰的回答是:我不必跟你合作,兩年之後也能稱雄中國互聯網。
馬化騰的回絕頗有底氣,傳聞的兩個主角,就像是中國網絡界的兩極。陳天橋,作風強硬,霸氣十足;馬化騰則性格溫和,不會輕易退縮。這樣的對話,倒很符合兩人的性格。
當然,傳聞永遠是傳聞。2006年春節前夕,素少麵對媒體的馬化騰在某平麵媒體的采訪中聽聞此事,一改平日不溫不火的形象,聲音不高但用力地說:“沒有,絕對沒有,我不可能講這個話,這是瞎傳的。”
“城頭變幻大王旗”,如今的中國互聯網,形勢變幻無常。在短短十餘年的發展曆程中,它已經換過多個代表人物:最早,是張朝陽,隨後是王誌東,然後是丁磊,近兩年又變成了陳天橋和李彥宏……每次變換,不止是新領袖的出現,而是一個行業的戰略轉移。
在這個風雲莫測的群體中,1998年就進入互聯網行業的馬化騰始終是最少被描繪的角色。向騰訊內、外探問對馬化騰的評價,所能聽到的不過是低調、專注、謹慎等寥寥數語。即便是長期關注網絡行業的人也會發出這樣的感慨:看好騰訊,是因為它有QQ,但對馬化騰,不是太有把握。其實,深究馬化騰的個性,這一切是因為他屬於沉靜型領導。
巴達拉克教授在他的著作《沉靜型領導》中說:大多數卓越的領導者並非公眾英雄,他們不是抱持高姿態、為理想而戰的鬥士,而且也並不願意成為那樣的人;他們也不會充任什麼道德討伐運動的急先鋒;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很有耐心,非常謹慎,循序漸進;他們做正確的事情——為了他們的組織,為了他們周圍的人們,也為了他們自己——不動聲色,毫發無傷。
沉靜型領導者,他們的超凡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他們的謙遜與克製。事實上,由於很多困難的問題隻能通過一係列長期的細微努力才能解決,所以,沉靜領導之道,盡管乍看起來顯得步調緩慢,但經常會被實踐證明,是使一個組織,乃至這個世界,得以改善的較快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