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資本戰爭——溫州人的融資渠道和你不一樣(1)(1 / 3)

1第一家私人錢莊的風波

在中國,溫州是一個出故事的地方,那裏有著眾多的富豪,那裏有著驚人的財富。可以說,溫州在打造出一個個驚天動地的財富故事之時,也在咄咄直逼中國的官方融資方式。很多溫州人之所以能夠白手起家,也是得益於這種獨特的融資渠道。

其實,溫州人在融資渠道的探索精神,在很早就已顯示出來。如果說起溫州金融改革的先驅,我們不能不說開辦中國第一家私人錢莊的方培林。

方培林原本在蒼南一家國營醫院收發室當工人,當他看到媒體上關於金融改革的報道時,他大受啟發,決定創辦錢莊。經過市場調查,他確信辦錢莊能彌補信用社的不足之處。1984年9月29日,他掛出了“方興錢莊”的招牌。這是新中國建立後,第一家由私人掛牌營業的金融機構。

方培林創辦私人錢莊還有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客觀原因。那時方培林所在的地方已成為溫州著名的小商品批發基地之一,那裏的副食品、煙酒、針織品批發覆蓋了溫州市區、瑞安、平陽、閩北等廣大地區。小商品批發業興起產生的巨大資金需求,使得民間借貸在這個商業重鎮變得異常活躍。在溫州當地民間借貸自古以來就大量存在,生活於這樣的環境之中,不安於當個小醫院收發員的方培林自然就動起了辦錢莊的心思。

錢莊開張後,方培林就貼出了一張比銀行更為優惠的存款貸款廣告:長期存款:月息1.2%,3個月以上結算。臨時存款:月息1%,隨時存取。貸出款項:月息2%,酌情而定。當時銀行、信用社的月息是:活期存款0.24%,5年長期存款為0.78%,貸款利率為1.5%。而民間高利貸高達3%~5%。方興錢莊的活期存款月息1%,3個月以上為1.2%,貸款利率為2%。這“中間利率”對商人和投資者極具誘惑力。

方培林為了使錢莊有更加長遠的發展,他還在經營管理中采取了當時十分罕見的“董事會製”。錢莊采取投股集資,每股金額1000元,個人入股不限,總股為100股,計10萬元。由股東選出董事會和董事長,由董事長委任經理主持日常工作。年終結算,由董事會研究做出合理分紅。他還采取財產法人承保製,凡將現金存人錢莊,借貸雙方都要有法人資格,嚴格借貸手續,到期不能償還者,按政府有關條例處理。

雖然,經過了這一係列的改革,而且錢莊的存在的確是給溫州的商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可以彌補銀行的運營體製上各種嚴格的製約,但是私人錢莊的存在卻違背了國家金融管理的有關條例。因此,在開業的第二天,市農業銀行就上門抗議,於是,方培林不得不摘牌,新中國的第一家私人錢莊被迫轉入地下。盡管轉入了地下,可是方興錢莊還是頑強地生存了將近5年之久。

當地農行之所以找方培林的麻煩,是由於他的私人錢莊在很多方麵都超過了銀行,使得銀行如坐針氈。方興錢莊的運作效率比銀行的效率要高得多。例如,銀行、信用社的服務時間是法定的8個小時工作製,而方培林的錢莊是24小時的服務,隨時可辦貸存款業務。

令人慶幸的是,私人錢莊的運營得到當地政府領導的大力支持。對此,方培林回憶說:“現在想起來這些領導真了不起!在國家政治形勢十分複雜、溫州姓資姓社爭論不休的情況下,這是要擔很大政治風險的。”

其實,金融係統對於方興錢莊一直很關注,考慮到方興錢莊在當地的影響,如予以強製手段取締,肯定會造成客戶的損失而產生社會的混亂。但是,人民銀行自身實行改革,特許錢庫鎮的銀行和信用社也實行利率浮動,改變了以往的服務方式,為此,錢庫鎮成為人民銀行總行批準的在全國率先進行利率改革的試點地區,紅火一時的方興錢莊就是在這種競爭環境中於1989年被迫關門了。有人以為,從此之後方培林可能就“老實”了。的確,1991年之後,方培林舉家遷往溫州市區,從此不再拋頭露麵。但是一直對金融有著濃厚興趣的方培林,一方麵加緊學習金融知識,一方麵密切關注著金融界的變化。

從1995年國家出台了新的《擔保法》之後,方培林又開始蠢蠢欲動,經過一番精心的準備,他終於在2000年重出江湖,他又在溫州創辦了第一家擔保公司,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對於方培林新推出的“房地產抵押履約擔保”和“存單質押履約擔保”業務,溫州市銀監部門有些顧慮。為此,在2006年1月9日,一份溫州市銀監分局的《特急:第三次轉發銀監局監管調查的通知》在溫州市商業銀行內部轉發。但是,金融界的有關人士對此很是欣賞,認為這種做法將閑置的不動產資源充分利用起來,促進社會資金的活躍。對銀行而言,由於有房地產抵押和存單質押,所有的過程都是在政策允許的範圍之內,風險都是被覆蓋的;對存單持有人而言,他為借款人質押,有一定的付出,因此他也獲得一定的回報。對於擔保公司而言,牽線搭橋,並承擔了一定的風險,因此也獲得了傭金。這是一舉三得的好事,是金融業的一個創新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