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驚訝的是,十幾年之後,敢於在金融界吃第一隻螃蟹的仍然是當年那個膽大驚人的方培林。這讓世人又一次見識了溫州人驚人的能量!
2溫州民間的融資渠道
民間資本是溫州社會資本的主體,改革開放以來溫州的經濟發展、工業化和城市化,都主要依靠民間資本。
資本對於商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本錢,向銀行貸款是許多下海經商的人籌措資本的有效方式。而溫州人做生意很少從銀行貸款,他們有自己的融資渠道。當溫州人沒有辦法從銀行裏貸款時,他們的融資方式既古老又實用,這便是流傳千年的“民間集會”。如果你急需一筆錢,用來進貨或開辦一家商店,你就可通過友人、親戚、朋友、同鄉來“集會”。這實際上相當於一種特殊儲蓄方式。你充當“會主”,出麵邀會,講明你用錢的理由。假若你需用10萬元,而邀到了20個“會員”。那麼第一個月20個會員每人出5000元,湊夠10萬元給你,拿去使用。其後拈鬮決定其餘20個會員誰先誰後取得“會金”,由你每月去收齊,再返給獲會金的人,以此類推。這種邀會取得資金的方式稱“幹會”,沒有利息,完全是一種互助方式。
在溫州民間,還有一種叫“活會”,形式上與“幹會”相似,“活會”隻是償還方式不同。活會是從建會那天開始的第三個月,確定一個固定的時間,比如每月的幾號下午幾點鍾,入會的朋友集中到會主家裏,以招標的方式確定當月誰拿回入會款和有關利息。一般來說,最高標底是600元,如果你出標100元,恰巧這是最高的出標數,那麼你就中標,其他會員當月都要再拿出500元,交給會主,會主把所有會員交來的錢收攏來,再加上你入會的那份錢,一起歸還給你。而你從下個月開始,每月得拿出600元,直到所有的會員都拿回自己的錢和利息為止。以此類推。
“活會”實際上是一種附有利息的呈會,越早使用錢的人便多付一些利息給後來用錢者。以“呈會”方式籌集資本,必須是為了投資經營,如開餐館商店等。與會者必須是講誠信的。但個別因特殊原因而無法還會錢者,則參與者一般還是留有餘地的。“你作為他的朋友,隻好自認倒黴吧”,這也正是朋友發揮作用的時候。一般來說,對此好朋友們是理解的,硬要他還錢,是不現實的,反過來說你作為朋友,應該盡一定的幫助義務,假如他是真正講信用,有情誼的人,等他以後賺到錢肯定會還,隻是時間問題。逃會者信譽掃地,以後很難再呈會了。對於那些資金緊張的溫州商人而言,這種獨特的融資方式的確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這種獨特的融資方式的另外一個作用是,構建了溫州人以親戚、朋友、老鄉形成的生存網絡。在溫州富豪多,更給這網絡增添了活力。例如,開發油田的溫州商人王榮森,其480萬元資金中,有230萬元就是通過民間融資籌集來的。帶著1.5億元到上海南彙創辦建橋學院的周星增,也是依靠這種民間融資方式實現了自己的經商夢想。這種民間融資方式沒有遭受太多的打壓,在相對寬鬆的環境下,銀行也對他們露出了笑臉。
這種獨特的融資方式既有利於資金的流動和利用,又為需用錢而得不到貸款的人解決了困難,還為出錢者帶來了較高的存款利息,可謂一舉三得。有資料表明: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這種方式進行的民間融資已超過了3億元,成為當地私營企業發展的最重要的資金動力源,也把不少溫州人推上了老板的寶座。無論是在溫州本土,還是在客居外地的溫州城、溫州村、溫州街,溫州人就是生活在這種由宗親、朋友和老鄉關係構築的生存網絡中,這使他們左右逢源,無往而不勝。
3高燒40度的溫州遊資
談論溫州民間遊資的話題,我們不得不說一說近兩年的中國股市,因為,它直接反應了溫州民間遊資基本動向。
2006年國內股市成績輝煌,全年指數漲幅達130%,股指漲幅遙遙領先於國際上其他市場。股民們賺得心花怒放。更引人注目的是,一批批此前從未對股市有投資經驗的溫州人也攜資金進入。據溫州當地銀行業稱,2006年溫州市銀行業存款、貸款增量雙雙超過500億元,創下溫州金融史上的“第一次”。用房屋抵押炒股和從股市大筆撈錢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
黃女士把自己的一個服裝加工廠給賣掉,大半年她都在盼望著丈夫的印刷廠能有些進展,可是日子到了2007年初,新投的項目、幾處按揭的房子,資金開始吃緊。從股市賺錢在她看來相對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