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懷念的是吐司還是愛呢(1 / 1)

愛的味道

這是根據英國國寶級美食作家NigelSlater的同名回憶錄改編的電影,食物是它的基調,在這其中,琳琅滿目的飯後甜點接踵而至,卻都像走秀一般一帶而過,始終如一貫穿到底的卻是再普通不過的吐司。

吐司是母親的“拿手菜”,因為她糟糕的廚藝,一家人的食物就是這單調唯一的吐司。於是童年的Nigel生活在對美食無盡的幻想裏。晚上睡覺偷翻美食書刊,去零售店買食材嚐試自己做飯。但最終,依舊吃著媽媽烤的吐司。Nigel的父親專製而暴躁,但即使是這樣,這個男人依舊忍受日複一日單調乏味的食物。他甚至因為兒子做了一頓美味的意麵,怕妻子難堪而故意說意麵難吃並又一次責備了兒子。直到隻會做吐司的母親因哮喘去世,父親帶著廚藝高超的繼母的到來。

食物,這個在這個家庭的過去看起來是折磨的詞變成了挑戰。Nigel對繼母是充滿敵意的,不光是因為她奪走了父親,占據了自己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她是一個廚藝高手。一邊飽嚐著繼母做的美食的輪番轟炸,一邊是內心對她的厭惡。於是,Nigel在中學裏為了學廚藝參加了隻有女生才上的家政課。兩人的矛盾在酥皮檸檬派上徹底激化,卻在父親去世後瞬間崩塌。十七歲的Nigel收拾行囊,頭也不回地離開已經沒有他至親的家,開始他的廚房生涯。

劇情戛然而止。Nigel的故事裏混合著食物與成長。時至今日,在BBC主持節目的Nigel在某些人眼裏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業餘鑽研廚藝的電視媒體人。但你可以看到,在他出的每一本書裏,都是些普通人都容易操縱的菜譜。而他也認為:做出忠於自己味覺的食物比取悅他人更為重要。在製作食物的過程中體驗到的快樂是獨一無二的。也許,是童年的經曆讓他意識到普通食材的魅力。突然想到這就像是韓國人所認為的,食物做的有“有媽媽的味道”才是最高境界一般。

除了Nigel對食物的執著外也讓我們看到他的懵懂。讓Nigel第一次嚐到新鮮蘿卜滋味的家中的園丁也是他第一次讓Nigel萌生了對男人的興趣。在影片中,童年時期的Nigel偷看園丁換衣服,準備給園丁最喜歡吃的豬肉派,無不意圖明顯又含蓄。Nigel十六歲在打工的餐館裏,他碰到了讓他心動的芭蕾舞者,他們在樹林中接吻的場麵讓人記憶深刻。

這是Nigel成長中的小插曲。作為主線的父母依舊是日後對他影響最大的部分。無法忘懷之前那個壓抑卻又溫情的小家庭。母親在最後的日子艱難地和Nigel一起做肉餡派,在做好麵皮卻忘記了買肉餡,那時的小Nigel對著她說“Ihateyou”的場景。卻又在媽媽過世後在難以忍受繼母的“美食攻擊”下,獨自播放唱片,取出媽媽的衣服,想象和她跳舞的場景。雖然暴躁的父親在Nigel自己動手做了美味的意麵但怕不會烹飪的妻子尷尬而特意訓斥兒子的場景……隻是因為彼此之間有愛,即使每天都是重複難以下咽的吐司,也無怨無悔。

怎麼能不愛為你烤吐司的人呢?

在影片結尾看到,Nigel僅僅隻拿吐司去應聘廚師的崗位。

也許,正是他懷念童年吃吐司的日子,

也許,懷念的並不是土司,懷念的是那份最純淨簡單的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