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美食

幸福在哪裏?功成名就,腰纏萬貫,麗人相約,哥們多多,或者遊山玩水,舞文弄墨,朝九晚五,吃喝玩樂。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答案。《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給出了另一個解答,福祉可以在家裏。

陰鬱晦澀幾乎是蒂姆-波頓多數作品的特征。《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呈現出了耳目一新的麵貌,喜氣洋洋、明快律動的氣息撲麵而來。小朋友們參觀工廠那一段的畫麵光鮮亮麗,宛若仙境。約翰尼-德普的表情豐富多彩,卡通味十足,應時應景。飾演查理的弗萊迪-海默笑起來格外甜,一副乖巧的模樣。總之我覺得這是一部老少鹹宜,適合全家人觀摩的影片。片子賣關子賣得可不小,點睛之筆出現在結尾。不看結尾的話,會把本片誤當作是一部自娛自樂、說笑逗唱的兒童劇。五個娃娃在家長的陪同下遊覽威利旺卡創辦的巧克力工廠,想要獲取威利旺卡準備的大獎,片子巧設玄機,行程過半,仍猜不透威利旺卡葫蘆裏賣什麼藥。等到謎底揭開,才恍然大悟,威利旺卡是在甄選工廠的繼承人。小朋友們參觀工廠其實是一場對未來繼承人的全麵考查,最終成功過關的是查理,一個出身卑微、習慣良好的孱弱男孩,其他4個家境殷實的娃娃由於種種不良嗜好——貪吃自信任性急躁,被淘汰出局了。

查理居住的是一間搖搖欲墜的小茅屋,而威利旺卡經營的是規模龐大、設備先進的現代化工廠,這種天壤之別的反常折射出工業化社會導致的貧富差距。難能可貴的是,當查理贏取大獎,威利旺卡邀請他離家一起去管理巧克力工廠時,查理斬釘截鐵地回答“不”。他寧可與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過活在破爛不堪的茅房裏。想當初那塊裝有金獎券的巧克力來得極不容易,而現在幸運女神降臨到了頭上,他卻放棄了。物質上,查理一貧如洗;精神上,查理富可敵國。查理的人性光輝在彼時照亮了全宇宙。

也許有人會覺得前戲鋪得太長,竟是些載歌載舞、不著邊際的少兒娛樂節目,末尾查理的戲份太短。我則不以為然,貌似輕描淡寫不經意的收束,正是對前戲的呼應比照,反倒耐人尋味。家庭對於個人的成長是多麼的至關重要。完整和睦的家和通情達理的父母會養成孩子勇於進取、健康樂觀的心態,嬌生慣養不聽話的小孩經常是家長的逆來順受、過度溺愛造成的,往遠點講,那些自暴自棄、憤世嫉俗的異常孩子大多來自分崩離析的單親家庭或雞犬不寧的雙親家庭。查理一家是很窮,窮得三餐不繼叮當響,粗飯稀湯將就吃,作為一家之主的老爸成為現代化進程的犧牲品,丟了養家糊口的工作,不過他們沒有相互無端地埋怨苛責,沒有被生存的艱辛擊垮,沒有對黯淡的前景失去信心。三代同堂,蝸居一室,再苦再累,日子照常要過下去。這種幸福的滋味不是銅板能買得到的,不是旁人能洞察到的。

從《21克》一片得知,一塊巧克力的重量是21克,人的靈魂的重量也是21克。麵對財富勢力的蠱惑,查理依舊堅守著那微不足道的21克靈魂。上蒼從來都是公平的,它不會把一切賦予人,也不會從人身上剝奪走一切。在威利旺卡處心積慮設置的闖關大賽中,查理取得了雙贏,既“僥幸”地贏得了比賽,又理性地贏得了對良知的考驗。家裏的每一分子會賜予其他成員力量士氣,家是修生養息的港灣,是鳥兒受傷後進行療傷重新展翅高飛的鳥巢。查理的這份精氣神讓家人受到莫大的鼓舞,終日臥床不起的爺爺奶奶變得神采奕奕,失了業的爸爸信心倍增,重新找到了工作。達成雙贏的不止是查理一人,形單影隻的威利旺卡被查理一家其樂融融的環境感染了,他加入了這個小團體,過上了一個正常人應有的生活。查理也得到了威利旺卡的工廠,真是皆大歡喜,圓滿收場。

小小巧克力,芳香四溢,令人心曠神怡,入口即化,甜在嘴裏,美在心底。家,象似巧克力,不求多寬敞多精致,隻求溫馨美滿。當疲憊不堪的浪子踏入家裏時,家人的聲聲問候關懷足以撫慰那顆飽經風霜的心靈。當你因忙碌生計受到挫折冷遇,心灰意懶無處宣泄時,家裏的伴侶會側耳傾聽你的嘮叨衷腸,暖化冷冰冰的身心。當家人們對你千叮嚀萬囑咐時,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那時他們對你的牽腸掛肚。是扮演豪華轎車裏麵泣不成聲的女孩,還是甘當簡易單車後麵綻放笑容的姑娘,這是個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的問題。長輩們說過,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長輩們的經驗之談通常是金科玉律。人生在世,最甜美愉悅的事莫過於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溫暖小窩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