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菜

名揚海內外的中國八大菜係,如果說誰來坐這第一把交椅,魯菜是當仁不讓的。作為中國菜係殿堂級技藝的代表,魯菜以其製作之精細而威名遠播,並在國宴上獲得了極高的讚譽。

魯菜調味純正,口味偏於鮮鹹,具有鮮、嫩、香、脆等特點,十分講究清湯和奶湯的調製,力求清湯色清而鮮,奶湯色白而醇。烹調魯菜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傳說學最正宗的魯菜需跟著師傅苦學三年才能出徒。魯菜最常用的烹飪技法有30種以上,善用爆、溜、扒、烤、鍋、拔絲、蜜汁等烹調方法,這其中又以爆、扒技法最為獨特,爆法講究急火快炒,就猶如山東人直來直往的個性,扒法味質稠濃,儼然是山東人雄勁奔放的寫照……

說到魯菜,常被人提起的主要有:燴什錦丁、九轉大腸、鍋塌黃魚、神仙鴨子和一卵孵雙鳳等。各位看官大概已經口水直流三千尺了,先別急,和M一起來看看這些珍饈佳肴背後的美食傳說吧:

燴什錦丁

這道菜是由“煥章什錦素燴”發展而來的,它是為了紀念清朝初年名震齊魯的文學家李煥章而烹製的。李煥章是一個敢言善辯、才華橫溢的人,清朝順治年間,李煥章被聘請為江南鄉試的“同考官”,它行言謹慎、才智非凡,在走馬上任之前就收集了大量與江南有關的書籍,行船到任期間,他無心玩樂,而是默默將書中所記載的江南風土人情盡收腦海,甚至有了“一夜讀盡江南書的傳說”。李煥章到任後,當地學者、文人見他衣冠平平、貌不驚人,便出題想考考他,可誰知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裏巴人”,李煥章都對答如流,從容應對間表現出的才氣讓江南才子深深折服。因為因李煥章平時愛吃素食和燴菜,齊魯人為紀念這位才子,便選用10種精貴素食原料,取十全十美、豐富萬千之意,烹製出一盤“煥章什錦素燴”菜肴,並在流傳中不斷改進,變得更加完美誘人。

九轉大腸

這道菜是魯菜的傳統保留菜品,因為受歡迎、流傳廣,所以傳說也很多,流傳最多的主要有兩個版本。第一個版本是因為這道菜的主料是整段的大腸,在洗滌幹淨之後,必須用腸套腸的方法,將整個腸子層層套好,大概要套至9層,將長度縮短到5寸左右才能進行烹飪,所用調料有9種,烹製時要將鍋轉動9次才能使得湯汁完全滲透入內,故命名“九轉大腸”。

第二個版本是我比較偏愛的版本,相傳這道菜是由濟南非常有名的酒樓“九華樓”首創,品過此菜的客人都讚不絕口,有人說甜,有人說酸,有人說辣,有人說鹹……其中滋味隻有自己才能體味,席間有一位文人雅士,為答謝主人盛意,贈名“九轉大腸”,以讚美廚師的高超技藝和烹製此菜複雜多樣的工序,同時也以“九華樓”的“九”冠以其名,以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