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融工具創新對經濟影響的思考(2 / 3)

銀行使用銀行承兌彙票等的金融創新工具是導致央行貨幣政策的“一放就亂,一收就死”的主要根源之一。央行貨幣政策一放鬆,市場貨幣流動性就快速增大,央行貨幣政策一收緊,市場貨幣流動性就不足,央行無法統計市場的正確貨幣供應量,影響央行正確把握貨幣政策,嚴重擾亂了金融秩序和國家宏觀政策的執行效果,導致國家經濟發展的周期性縮短,經濟波動加大,對經濟的危害是嚴重的,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國家應該加強對銀行業的監管,加大對商業銀行違規的處罰力度,同時商業銀行應該加強內部控製製度建設,有效控製銀行的經營風險,正確運用金融創新工具,杜絕違規放貸現象的發生,以有效執行國家的經濟政策,更好地運用金融創新工具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

二、銀行擔保借款

金融機構的資金貸給企業,為控製金融風險,保證放貸資金的安全,銀行往往采用抵押借款的方式,即企業以土地和房屋(不動產)作一個市場價格抵押給銀行(通常在專業評估機構評估的基礎上打一個合理的折扣),以從銀行貸得相同價格金額的資金,通過這種抵押貸款的傳統金融工具,保證銀行貸出資金有相應的資產(土地、房屋)作抵押;若發生貸款企業經營困難無力償付銀行貸款,銀行可以通過司法途徑,及時變現抵押物以償付銀行貸款,有效控製金融風險,保證銀行放貸資金的安全和完整,把銀行貸款的金融風險和企業倒閉的社會風險控製在一定範圍內,不會擴散到其他金融機構和其他企業;隻要企業抵押物的變現價與銀行抵押貸款金額基本一致(銀行內部有相應的風險管理製度保證),銀行和企業均不會發生大的損失。

抵押借款雖然有利於控製借款風險,但是不利於借款規模的擴大,受抵押物數量和價值的限製,相應的借款金額也受到限製,製約了銀行和企業在曆史機遇期內的做大做強。在經濟發展的上升階段,當企業產品供不應求、盈利空間很大時,企業有擴大投資、擴大生產規模的內在動力,銀行受到資本的利益驅動,也有擴大資金投放規模的內在動力,在雙向利益動力的驅使下,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就有了結合的可能。但在銀行傳統金融工具(抵押貸款)控製風險的環境下,銀行要擴大投資規模有風險控製製度上的製約,無法突破,使得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結合存在無法跨越的鴻溝。但在強大的資本市場利益驅動下,傳統金融工具創新迅速,產生了新的金融工具——擔保借款,即企業向銀行借款,銀行作為借款條件,要企業提供符合條件的另外企業(非關聯企業)作擔保,當借款企業發生償付銀行借款風險時,由擔保企業無條件先行償付的一種銀行借款方式。在金融創新工具——擔保借款的推動下,銀行貸款規模迅速擴大,企業產能也迅速擴大,銀行獲得了更大的利息收益,企業獲得了更大的利潤。擔保借款看似一個皆大歡喜的雙贏金融創新工具,實質已突破了借款金額有相對應的資產價值作保證的傳統金融工具,埋下了風險隱患的“火種”,有待它在合適的環境條件下發芽就“核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