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具創新對經濟影響的思考
財政金融
作者:餘偉東
摘要:金融工具創新既是經濟的助推劑,也是經濟的風險源。正確認識金融工具創新對經濟的影響,有效運用金融工具創新給實體經濟創造價值,這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這裏以企業運用最多的兩種金融工具創新為例,分析了它們對金融監管和企業運營的影響並提出一些管理建議。
關鍵詞:金融工具 經濟 影響
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千變萬化和紛繁複雜,有國內、國際的,有政治、市場的,有民族、宗教的,而金融工具特別是創新金融工具對經濟的影響是其中主要因素之一。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個企業的金融資產,並形成其他單位的金融負債或權益工具的合同。經濟越發展,GDP總量就越大,對資金的需求量也越大,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與金融資本逐利性的結合,導致金融機構創新金融工具的大量湧現,其本質是在貨幣量一定的條件下,加快貨幣的流動速度,提高貨幣的使用效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金融機構通過金融工具創新“創造貨幣”。
事物均有正反兩麵,創新金融工具一方麵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是經濟高速發展的助推劑,另一方麵又是經濟危機發生的風險因子,是經濟快速下滑的助推劑。企業隻有剖析金融工具創新的本質,相應建立創新金融工具的風險防患機製,才能在市場經濟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本文通過對兩種具體創新金融工具的分析,研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以提高企業對創新金融工具的風險防患意識。
一、銀行承兌彙票
銀行承兌彙票是由在承兌銀行開立存款賬戶的存款人出票,向開戶銀行申請並經銀行審查同意承兌的,保證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據。對出票人簽發的商業彙票進行承兌是銀行基於對出票人資信的認可而給予的信用支持。從具體操作層麵來講,銀行承兌彙票的出票人與收票人有真實的商業交易,出票人在承兌銀行全額存入承兌資金,由承兌銀行開具銀行承兌彙票給收票人,銀行承兌彙票到期後由承兌銀行無條件支付,收票人收到的銀行承兌彙票可背書轉讓,也可貼現。可見,銀行承兌彙票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即貨幣的支付功能,銀行開具的銀行承兌彙票相當於臨時貨幣,通過銀行承兌彙票的背書轉讓或貼現實現了貨幣的流通。企業運用創新金融工具——銀行承兌彙票加快了貨幣的流動速度,提高了貨幣的使用效率,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銀行承兌彙票是一個很好的金融創新工具,它對金融、經濟的影響是積極的,有力地推動了金融、經濟領域的快速發展,是一貼推高經濟發展的助推劑。然而,每一個金融創新工具的運用,均有它的前提條件,銀行承兌彙票也不例外,脫離了它的使用前提,反過來對金融、經濟的傷害是巨大的。
銀行承兌彙票的使用是以真實的商業交易為前提的,沒有真實的商業交易是不可以開具銀行承兌彙票的。然而在金融市場的實務操作中,作為金融創新工具銀行承兌彙票的使用,更多地脫離了“真實商業交易”的前提,超越了其“支付”功能,彰顯了其“融資”功能。金融創新工具均有其兩麵性,用得好是正能量,是經濟快速發展的助推劑,對經濟發展有推波助瀾的作用;用得不好是負能量,對經濟有殺傷力,甚至傷害巨大。銀行承兌彙票作為創新金融工具也不例外,當銀行承兌彙票變相成為一種銀行融資工具時,問題就出來了。舉個例子:企業向銀行貸款1000萬元,存入銀行成為銀行的存款,銀行向企業開具銀行承兌彙票。結果是皆大歡喜,企業貸到了款1000萬元,隻不過是銀行承兌彙票(臨時流通貨幣),需貼現才能得到資金,企業支付貼現息,變相推高了企業的融資成本;銀行又有了“存款”,隻不過是把貸款變成了“存款”,銀行有了存款就又有了放貸的指標(銀行放貸受銀行存貸比限製),變相提高了銀行的盈利水平,而且銀行有了“存款”又可以放貸,放貸出去的貸款又變成了銀行的“存款”(放給企業的是銀行承兌彙票),“存款”又可以放貸,如此循環往複地複製,銀行貸款額度成數倍地增長。銀行通過銀行承兌彙票的創新工具在創造“貨幣”,擴大了銀行的放貸資金(貨幣供應量),增加了市場貨幣的流通量。當經濟發展處於周期性上升通道時,市場對貨幣的需求旺盛,企業和銀行均有強大的動力把銀行承兌彙票這個創新金融工具運用到極致,市場貨幣供應量激劇膨脹,企業投資規模極度擴大,產能過剩,物價上漲,新一輪經濟危機又在眼前了,經濟發展又進入了周期性下降通道,企業經營困難,盈利能力下降,現金流出現短缺,金融風險增加。銀行為了控製金融風險,保證銀行放貸資金的安全,常常采取抽貸方式壓縮銀行貸款規模,而收回銀行貸款同時又會減少銀行的“存款”,而減少銀行“存款”又會壓縮銀行的貸款指標,減少企業的貸款規模,如此循環複製,銀行貸款額度成數倍地下降,市場貨幣流動性激劇減速,市場貨幣供應量嚴重不足,反過來又使得企業資金鏈更加緊張,銀行貸款違約風險快速放大,直至企業資金鏈斷裂而成批倒閉,產生更大的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