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常態背景下發展中國經濟的措施
(一)加快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有關資料顯示,第三產業占國內經濟總值中所占的比重超過了第二產業,會逐漸成為國內的主體產業。麵對國內第三產業持續穩定增長的情況,國內有關部門應該順應國內的市場發展趨勢,積極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在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充分肯定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引導,不斷規範社會主義市場競爭,提高資源配置的合理性。
我國應該積極鼓勵自主創新,保護知識技術產權;積極發揮自主創新能力在國內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中的作用,加強企業與科研單位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實現市場信息的共享;積極建立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係,提升產業整體技術水平。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提高能源資源的使用效率;使用現代信息化技術發展工業,提高工業生產效率,減少能源資源的消化;處理好發展與環境的關係,保護環境,發展綠色產業;統籌城鄉發展,加強農村的基礎設置建設;以先富帶動後富,實現共同富裕。
(二)積極推動業務集群的建設——以物流業發展為例
中國經濟的發展,需要積極推動業務集群的建設;隻有這樣才能夠建立統一規範的產業園區,實現技術和信息的共享,提高整個行業的發展水平,實現經濟的產業化發展,為國民經濟的增長做出貢獻。在本節中,以近年來國內平穩較快發展的物流產業為例,簡要介紹物流業業務集群的建設。
國務院於2014年又發布了“物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大力促進物流業的發展,並致力於提高物流業服務於製造業的管理水平,希望以物流業來促進製造業的發展,提高製造業的生產效率和生產水平。目前而言,中國物流業的發展遠遠落後於世界水平,處於比較落後的狀態;並不能有效促進製造業的發展以及滿足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需要。
中國物流行業的發展,需要改變現有的粗放經營模式,建立集約型發展管理模式。集約型發展模式的建立,離不開物流產業集群的發展。主要的發展措施就是推動物流產業園區的建設,有關部門及人員需要科學規劃物流園區的發展布局,合理選址,提高物流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鼓勵物流企業入駐園區,園區內部給予稅收、土地等政策性優惠;促進信息和管理經驗的交流與共享,為物流企業提供發展機遇。
中國物流業發展的專業化程度還很低,技術水平也較為落後;必須加大物流技術的創新和投入。積極推廣現代信息技術,如GPS或RFID等,建立現代化物流服務的網絡係統;促進物流行業的服務轉型,建立現代化、多層次、綜合性的服務體係;提高物流業與製造業的聯動程度,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四、結束語
新常態重大戰略的提出和發展,標誌著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進入了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的中高速發展階段。麵對國內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和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我國必須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指導下,加快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大力發展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建立業務集群,實現我國經濟的整體化、產業化發展。隻有這樣,才能夠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才能鞏固社會主義基本製度,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程家旗,王俊清.經濟新常態下高校科技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若幹問題[J].中國高校科技,2015,Z1:112-115
[2]劉定華.破解新常態下的可持續發展難題[J].農業發展與金融,2015,02:21-22
[3]高建昆,程恩富.論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價值導向[J].探索,2015,01:108-113
[4]張占倉.中國經濟新常態與可持續發展新趨勢[J].河南科學,2015,01:91-98
[5]楊敏麗.新常態下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問題探討[J].南方農機,2015,01:7-11
[6]趙磊.科技進步與可持續發展的動態整合[D].曲阜師範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