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REITs在中國商業地產領域的發展前景(2 / 3)

2014年5月,SPG分拆旗下98處沿街購物中心和小型封閉式購物中心資產至Washington Prime公司(下文簡稱WP),WP是一家獨立的公開上市REITs。SPG通過此次分拆資產後實現了企業發展戰略的調整,同時又通過資產管理協議對WP提供資產運營管理服務獲得資產管理收益。

REITs與SPG的發展是統一的整體。正是利用了REITs,SPG得以撬動融資杠杆,通過並購實現快速擴張,然後以龐大的資產規模來分散風險。利用REITs,SPG還可以實現資產剝離和重組,適時調整企業戰略。SPG穩健的商業模式和良好的營運管理,使其 REITs平台持續創造較高投資回報,從而能夠獲得投資者不斷的投入。商業模式加上REITs融資渠道,推動了SPG的飛速發展。

四、REITs在中國商業地產領域的發展前景廣闊

商業地產服務行業目前在我國仍屬於新興行業,目前國內專業從事第三方商業地產運營管理服務的企業數量不多。市場上不少原主業從事房地產開發的企業正逐步涉足或轉向了商業地產服務領域,但這些機構多為麵向其自身開發的項目提供商業地產服務,一般不參與管理其他地產企業的項目運作。我國商業地產領域整體運營管理服務水平尚不能滿足一線城市向現代服務業功能轉化的需求。目前,國內各大中城市商業物業項目眾多,但真正能實現前期開發與後期運營協同發展的項目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場上尚缺乏真正能幫助項目在開發階段結束後,對項目的規劃和定位、招商和營銷推廣、後期運營、項目退出等各階段實施專業化或個性化全程資產管理和增值服務的第三方運營管理機構。部分開發商或房地產私募基金開發或收購了較優質的商業項目,他們可能並不缺少資金,卻苦於自身缺乏商業項目整體資產運營管理能力,又不容易在市場上尋覓到真正能幫助其實現商業資產保值增值的第三方運營管理機構。

商業地產服務具有係統性與多元性的特點,其發展與房地產業、餐飲業、零售業、旅遊業等服務業的綜合發展水平息息相關。隨著國內資本市場的逐步完善和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商業地產作為不動產的金融屬性不斷顯現,商業地產運營管理作為高端服務業,要求商業地產服務機構不僅具備雄厚的宏觀經濟和產業經濟研究實力,還要具備商業地產領域強大的實操能力;不僅具備穩健的資產運營管理能力,還要具備睿智的金融創新能力。

目前,在我國商業地產領域,專業從事商業地產運營管理的第三方服務機構還處於市場培育和發展階段。其主要的商業資產管理模式有受托經營模式、承租經營模式和股權投資模式等。

受托經營模式,即商業地產運營管理機構作為資產管理方,接受商業地產開發商或業主方委托,從事商業項目全程資產管理服務並在項目各階段按固定金額或浮動金額收取資產管理收入或營業提成。在項目發展初期,主要從事項目規劃與定位、項目裝修改造、項目招商、預開業管理服務;在項目正式開業後,主要從事營銷推廣、招商調整、物業管理、客戶服務等日常運營等;在項目退出階段,參與項目出售、並購等資本化運作。資產管理方除了全程滲入項目的業務流程管理之外,還會深入到項目的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和信息係統管理。除了項目營運預算管理以外,資產管理方還會為業主方編製項目資本預算、籌劃項目融資及退出方案。資產管理方一般不為項目墊付資金,項目發展各階段營運資金均由業主事先按預算撥付資產管理方使用。除此之外,受托經營模式通常約定,業主方商業項目一旦在資本市場上退出,在項目實際交易後,資產管理方按約定分享商業項目物業增值收益。

承租經營模式,即商業地產運營管理機構作為承租方,以租賃方式取得商業地產項目整體經營權,通過對項目重新定位和改建,重塑項目風格和形象,從而提升資產使用價值,通過招商和後續運營管理獲得項目租金收入和物業管理收入等,並按約定分享項目物業增值收益。承租經營模式下,由於是承租方直接與項目租戶簽署租賃合同,招商和市場經營策略可以根據市場需要和承租方對項目的定位自主經營,所以,承租經營模式可以更好的運用商業地產運營管理機構的管理優勢。但是,該模式由於承租方需要負擔項目租賃費用,且需承擔改建、招商、市場推廣等運營費用,而項目租金收入增長往往需要一定的培育期,因此該模式要求承租方具備一定的資本實力和融資能力。

股權投資模式,即商業地產運營管理機構以直接購買或收購兼並方式獲得商業地產項目股權。通過對項目的直接投資和直接管理,提升項目整體價值。股權投資模式下,對項目的全程管理類似承租經營模式,由於商業地產運營管理機構自身擁有項目股權,初始投資巨大,對項目的融資和退出安排需要更周密的籌劃。

上述商業地產運營管理機構的主要商業模式對其自身的發展各有利弊,各種模式存在的融資需求和退出安排也有所差別,未來各種商業模式都可能通過金融創新手段與REITs產品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