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青島市藍色經濟發展現狀
經濟論壇
作者:穆睿
摘要:現階段我國正處於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產業結構轉型時期,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及引領新常態是,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對青島市來說,加快藍色經濟發展是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本文對青島市藍色經濟發展現狀進行研究,分析了目前青島市藍色經濟發展情況,提出了加強青島市藍色經濟發展的措施,促使青島市藍色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關鍵詞:青島市 藍色經濟 經濟發展 發展現狀
藍色經濟是指包括海洋經濟、臨海經濟及涉海經濟在內的與海洋經濟相關新興經濟。海洋經濟是以海洋為活動場所和以海洋資源為開發對象的各種經濟活動的總和。青島市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建設規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青島市藍色經濟發展迅速。
一、青島市藍色經濟發展現狀
青島市藍色經濟發展良好,取得顯著成績。海洋經濟總量快速增加。2009—2013年青島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速約29%,高於GDP年均增速15.9個百分點,2013年海洋生產總值達1317億元,占青島GDP的16.5%。海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09年青島海洋經濟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10:36:54,2013年優化為6.4:45.3:48.3。
2013年青島市藍色經濟總產值是1317億元,比2012年增長18.2%。第一產業發展比較穩定,2013年青島市第一產業增長值是85億元,比2012年增長了1.7%,青島市基礎設施逐漸完善,海洋漁業及海產養殖業穩步發展。第二產業發展迅速,2013年第二產業增長值是596億元,比2012年增長了17.4%,第二產業中傳統海洋產業發展較快,水產品加工也呈現多元化發展,產品推廣呈現產業化,突出了規模效應,海洋化工業及海洋船舶製造業穩步發展;第二產業中的新興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步伐加快,青島市海洋高技術產業2013年產值是356.3億元,比2012年增長了16.2%,說明高新技術產業是青島市藍色經濟不可缺少的部分。2013年青島市第三產業增長值是636億元,比2012年增長了21.5%,是青島市各個產業中發展最迅速的,第三產業的增加值占青島市海洋生產總值的48.3%,由此可見,青島市藍色經濟第三產業已成為藍色經濟發展的重點,目前青島市第三產業已經形成了海洋交通運輸、海洋科研教育及濱海旅遊三大支柱產業,海洋產業結構再次演變為“三、二、一”的順序類型。青島市藍色經濟轉型升級步伐較快,經濟項目建設迅速,以青島西海岸新區為例,新海岸新區經濟發展突出“藍高新”,加快“轉調創”,藍色經濟項目建設創近年同期最好水平,截至2014年10月底,全區共有藍色經濟項目408個,總投資達到3908.3億元。其中,在談項目38個,總投資685.7億元,年內新增項目7個,總投資271.6億元。依托海洋特色園區建設,一批重大藍色經濟項目加快推進。
二、加強青島市藍色經濟建設的措施
(一)優化產業結構,打造產業聚集區
青島市應該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建設產業聚集區,發揮規模效應。對於青島市藍色經濟第一產業,在經曆了海洋三、一產業的交替演化階段,應該重點發展水產養殖,水產苗種培養等產業,大力發展休閑漁業及水產品加工產業,積極開發濱海農業等相關聯的產業,將青島市藍色經濟第一產業現有產業擴散發展;對於青島市藍色經濟第二產業應該重點發展海洋高端裝備製造、海洋生物、海洋新能源及新材料等產業,在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和技術的前提下,將產業重心逐步轉移到海洋石油、海洋船舶等海洋第二產業;拓寬青島市藍色經濟第三產業,重點發展青島市涉海金融、濱海旅遊及港口物流等產業,並發展金融、中介、軟件、服務等與第三產業相關聯的服務行業,為了適應海洋一、二產業高速發展的需要,應完善第三產業各項實施與服務,打造第三產業聚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