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發票校驗及付款階段
一般來講,固定資產供應商開票(通常增值稅發票)應在得到接收單位驗收合格報告之後。相當部分的SAP使用企業,會對係統收貨(GR)與發票校驗(IR)設置順序限製,即釆購訂單未執行係統收貨的物料,應付會計也無法進行發票校驗的操作。由此帶來的一個較常見問題就是固定資產釆購經常涉及的預付款問題。很多企業的所投資固定資產,往往是基於企業要求進行定製,因而供應商對付款條件常常要求一定比例的預付款。而由於前述釆購訂單發票校驗無法操作於係統收貨之前,固定資產的預付款也無法通過釆購訂單集成進行。也就是說,部分預付款之後,將來相關固定資產係統收貨了,又進行發票校驗時,係統生成的應付賬款依然是資產全額賬款,而不能跳出扣除該項預付款之後的淨應付款。因而該道環節上即使應用SAP係統的企業也往往顧慮重重,險象環生,經常成為差錯風險的高發之地。就此事項,SAP使用企業通常運用以下幾種方式避免差錯:
(1)過過去常見的是人為控製,在付款申請麵單上由釆購人員清晰列示已發生預付款,應付會計或出納先將預付款手工部分衝銷發票校驗產生的應付賬款,再按正確的應付賬款餘額進行付款。
(2)SSAP使用到現在,又開發出一種常見的控製方法是操作中提示:也就是SAP能設置成針對供應商代碼在發票校驗步驟給予提示,彈出該供應商已有某某金額的預付款餘額,雖然所提示的預付賬款並不能直接鏈接到訂單級別,也就是並不一定是當前校驗訂單發生的預付款,但這項功能和方式已經給風險的防範和降低提供了一道屏障。
(3)第第三種方法,規範嚴謹方麵有待商榷,但也有部分SAP使用企業已經運用。就是理論上固定資產通常為整數計數單位,而且應在驗收安裝完畢收貨,但部分企業在預付款發生前即按照預付比例要求固定資產供應商開具發票,數量顯示零點幾套,企業將這部分設備先行係統收貨之後即發票校驗並預付貨款。從預付款的風險來講,這種方式也的確是行之有效的,但一方麵這是虛擬收貨,並且企業對這項資產,事先必須以在建工程建號,固定資產部分虛擬收貨後萬不能有折舊運算發生。
(五)其它特殊事項
1、固固定資產主數據的變更
由於SAP的係統集成特性,固定資產的係統主數據,如資產類別、折舊代碼、成本中心等等設置,都會對折舊費用計算,成本歸集產生直接影響。因而固定資產的主數據變更應實行嚴格的審批程序,並由SAP技術團隊測試之後再行正式實施。
2、非非存放本公司使用固定資產的管理
有相當多的企業,因新品開發的需要,投資了相應的模具夾具,卻不是存放在本企業使用,而是發運給零部件供應商長期保管使用。對這部分固定資產投資,重要控製點是在係統收貨之前必須由零部件供應商出具驗收單據,並與其簽訂條款詳盡的資產保管協議,表明存放事件,資產名稱,所有者企業固定資產代碼,損毀賠償細則,使用期限等等,雙方簽字蓋章後各執一份,所有者企業也必須將此存入資產檔案,作為付款流程的必要單據,並為將來的資產盤點清查留存依據。
四、結束語
固定資產是大部分製造企業非常重要的資產。如何利用SAP這個強大的工具,管好企業資產,降低企業風險,是值得不斷探討的話題。
參考文獻:
[1]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財務規劃、績效與控製:英漢雙語[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08)
[2]蔚欣欣,李冬,劉偉.注冊管理會計師基礎教程[J].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