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企業融資與風險管理研究(1 / 2)

關於企業融資與風險管理研究

投資理財

作者:宋慶新

摘要:隨著經濟發展,企業可供選擇的融資渠道不斷增加,但融資過程中也麵臨諸多風險,如償債能力低於預期,債務比重不合理,市場因素波動,融資權益受損。因此,企業應樹立科學的融資理念,合理選擇融合渠道,對融資風險實施前瞻性的管理,並注重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

關鍵詞:企業 融資 風險管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融資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盡管企業可以選擇的融資渠道有所增加,但融資所麵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企業對待融資問題應保持謹慎和理性,根據所選融資渠道的不同細分風險類型,加強風險評估與防範,從而實現企業的良性運轉。

一、企業的融資需求

融資是企業推動生產經營發展、實現利潤最大化的需求所在。一方麵,企業為擴大再生產、購置先進設備、加強技術研發,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特別是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積極實現產業升級換代、增強產品和服務的技術含量已成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必然選擇。正是因為如此,企業在自身資金有限的情況下,為維持正常的運營和規模拓展,則要通過融資來解決一定時期內資金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麵,從財務角度來看融資有助於企業合理布局資本結構。企業的發展不僅要具備權益資本,也要有適量的債務資本。如果隻有權益資本,企業會因總資本成本過高而影響利潤最大化。而保持權益資本與債務資本的科學配比,則可以降低企業的融資風險,促進利潤最大化的實現。

二、企業融資過程中麵臨的風險

近年來隨著經濟金融環境的發展,企業可以選擇的融資渠道增加,但企業也必須對融資過程中的風險給予充分的重視。

(一)償債能力低於預期

企業在進行融資決策時過高地估計未來的盈利能力,而在融資期限到來時,現金流量不足、資產變現能力不強,企業就會陷入危機。一旦企業不具備充足的償債能力,還有可能導致破產或兼並的發生。

(二)企業長期債務和短期債務比重不合理

這種融資風險經常出現在從事中長期項目建設的企業,其特點是企業項目建設周期長,資金投入規模大,雖然根據項目本身的用途、未來的前景等因素考慮,金融機構願意為企業提供貸款,但是企業迫於貸款條件要求、長期利率等因素考慮,或是對項目建設周期中其他風險因素未能給予充分的預期,因而常選擇短期貸款占據更大比重。如果企業未能在既定的項目周期內完成相應的建設任務,就無法用投資回報償還短期債務。反之,短期建設選擇長期貸款為主也會造成融資成本的不必要增加。

(三)市場因素影響

企業融資過程中遇到利率上調、生產資料成本上升、彙率明顯變動的情況,也將增加融資風險。貸款利率上漲時,企業需支付更多的利息成本。受彙率波動影響,企業從事貿易活動的成本也有可能上升。而近年來原材料、人力成本上漲的問題持續存在,不少從事規模生產或建設的企業,需要提前預定或儲備大批材料、設備,企業按照融資時的市場價格製定采購計劃,後續還要繼續追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