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全成本核算淺析
投資理財
作者:呂紅
摘要:隨著衛生事業改革的逐步深入,醫藥分離、以藥養醫等政府政策的不斷實施,醫院在醫療服務中的運營成本又比較高,醫院的自身積累將麵臨諸多不確定性。因此,醫院必須結合自身實際和行業的特殊性,增收節支,實行全成本核算。
關鍵詞:全成本核算 存在問題 采取措施
全成本核算就是指醫院在日常運營活動過程中所有支出、費用按標準對象進行分類、記錄、彙總、分析,為相關管理層提供成本信息的一項經濟管理活動。
一、公立醫院實行全成本核算的必然性
一直以來,醫院的主要收入以診療收入和藥品收入為主,而且藥品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非常高,藥優的存在給醫院帶來了可觀的收入。醫院為了更好地生存和持續發展,必須增加收入,而增加收入勢必要開大處方、做大檢查,造成了以藥養醫的局麵,因此也加重了病人的經濟負擔,造成了看病難、看病貴的狀況。但隨著衛生事業的改革、新醫改的實施,藥品取消了藥優加成政策,醫藥的剝離,醫院必須擺脫對藥品收入這塊的依賴。在“藥品零差價”和“按病種付費”的政策下,醫院既麵臨改革的經濟壓力,又麵臨自身成本與收益的矛盾,必然要從原來主唱的增收轉換成調結構、控費用的模式,控製、降低成本來提高效益。這就要求醫院經濟管理必須以成本控製為主,加強成本意識,引入全成本核算體係,分折和控製成本費用,以此來增加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使得現代醫院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二、目前醫院成本核算存在問題
(一)成本核算不全麵,職工對成本核算意識不到位,參與度低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一些醫院也將成本核算引入了單位,但許多職工認為成本核算是財務部、核算科或經濟部門的事,與其他科室、人員沒有多大關係。也有些醫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展開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隻是為了獎金分配而核算,導致職工認為成本核算隻是為了測算獎金而進行的,對成本核算缺乏認識和理解,參與程度較低,給成本核算工作的展開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而獎金的測算隻在收入減去成本後按一定比例提成,這樣科室就隻注重獎金的提取比例,不關心醫院的整體利益和醫院的持續發展,成本核算和成本控製的作用和目的勢必被忽視。
(二)缺少專業知識豐富的財務人員
成本核算是一項艱巨、複雜、專業性又較高的工作,要求核算人員的專業知識要豐富,有較高的業務能力。而目前醫院缺乏通曉醫療業務的專職財務人員。多數醫院的財務人員管理觀念和創新意識不強,不重視業務知識的學習,工作效率、工作質量不高,對發現的問題不敢探究,又不願意進行分析,又怕得罪人。
(三)成本核算軟件還需完善
目前醫院計算機係統的運用還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達不到資源共享,有部份醫院雖已引用HIS係統,隻有對創收科室進行了聯網,而沒把行政、後勤等部門囊括在裏麵,因此分攤醫院整體成本難以實現,隻能仍用手工來進行,而全成本核算的數據繁瑣、工作量又大,涉及到全院各個科室、各個條線,專業的分工又精細,光靠手工進行采集數據必然會有疏漏或失真,又影響核算的效率和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