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企業勞資糾紛的應對措施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應建立勞資關係的相關法律體係,如《就業保障法》,應早日修改完善,其中關於勞資糾紛整體的解決方案,提高明確性、規範性及概括性。在立法的過程中,無論是授權、命令還是禁止,其內容必須明確,有相應業務,也有權利,提高可操作性,使其法律化,全麵落實各政策。同時,對《工會法》給予修訂完善,尤其是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通過平等協商簽訂合同,從而維護工會職能,建立勞動關係,增強工會凝聚力,充分發揮其作用,提高在勞資糾紛事件中的處理地位。
(二)提高勞資法律認識
多數勞資糾紛問題,在於勞動雙方的法律意識較淡薄。因此,應加強《勞動法》等知識的宣傳,進而提高勞資雙方的法律意識,促進企業在雇傭勞動力時,能夠根據《勞動法》中的規定合理進行。同時也能夠使雇傭者自覺履行勞動合同,保障雙方的合法利益。通過典型榜樣樹立及反麵例子的通報等方式,實現公平、公正,規範勞動用工。
(三)健全相關製度
當企業出現勞資糾紛時,應將企業內的工會、人民調解組織作為勞資糾紛的調解機構,排解勞資糾紛。加強工會人員與雇傭者之間的溝通,建立溝通渠道,積極化解勞資糾紛問題。同時,建立勞動安全製度,根據不同崗位設置不同的勞動工人,若工人發生安全事故,企業應給予相應賠償,最大限度降低更大勞資糾紛問題的發生率。同時完善企業工會組織結構,尋找新方法,加強工會的組織監督,健全監督機構,從而維護雙方合法利益。
(四)構建多元薪酬及績效考核體係
一、將薪酬與績效掛鉤。隻有將企業與員工的利益統一起來才能使薪酬係統具有激勵性。在這種情況下,員工在為自己目標奮鬥的同時,促進了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進而實現企業和員工的雙贏;二、適當拉開薪酬層次。由於人本能中存在的競爭性,反差對比可以建立更為持久的動力,拉開薪酬層次能夠對員工起到極大的激勵作用,不過過大的層次差距會對薪酬的公平性產生不利影響;三、按需激勵。對於個體發展型的員工,企業應為其提供適合的鍛煉機會;對於雄心勃勃型的員工,企業應為其提供彈性的工作時間。四、加大獎懲力度。根據績效評估結果,加大獎懲力度。堅持“績有所酬”的原則,製定切實可行的考核獎懲辦法。若為優秀的企業員工,則應給與獎勵,並通報表揚,授予“先進員工”榮譽稱號;若在工作中有所失誤的企業員工,應進行誡勉談話,並進行書麵檢查,規定在三個月內整改。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難免產生勞資糾紛問題,這就需要政府、企業、工會及勞動者幾方共同努力。本文提出了完善相關法律機製、提高勞資法律認識、健全相關製度、構建多元薪酬及考評體係的對策,旨在解決勞資糾紛問題,保障企業與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羅天虹.企業勞資糾紛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企業文化旬刊,2012
[2]李淑英.企業勞資糾紛等相關問題的處理研究[J].商,2013
[3]劉建洲.企業勞資糾紛的成因分析:基於結構——主體視角的透視[J].雲南行政學院學報,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