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和化解金融危機的財務會計對策
財會研究
作者:林偉
摘要:華爾街所謂的創新和文化導致了這次金融危機,金融行業的過度發展也是本次金融危機的深刻原因。金融工具及衍生產品濫用而放棄必要的監管手段,使得這次金融危機呈現複雜化、混合型、多樣性而難以預測它究竟會持續多久。加何防範和化解金融危機已是當前財務會計工作的當務之急,運用古老和現代科學的技術和方法,全麵執行新會計準則以應對經濟環境的變化,可有效化解金融危機。
關鍵詞:防範 財務預警 化解 負債危機 財務杠杆 會計信息披露 監管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化金融危機,對世界各國的政府和企業都造成了嚴重影響,我國的很多企業也由此被鏈式的連鎖反應出現了較為嚴重的金融危機,政府也大力開展行之有效的救市措施。因此,探討用財務會計的眼光和方法理論來化解和防範金融危機已是擺在管理者麵前的重要課題。筆者是在事業單位工作而非在金融部門,結合工作實際情況。認為首先,應認識金融危機,針對這次金融危機的形成深度剖析,然後運用財務預警製度對已發生的經濟活動有效管理,再次有的放矢地運用財務杠杆原理等對金融危機產生內容之一債務危機的化解的招數一二,最後筆者希望能通過以法律為保證,加強監管,消除隱患,來防範和化解金融危機。
一、金融危機的產生和類型
金融危機在金融製度和貨幣體係極度混亂和劇烈動蕩下股市狂瀉、貨幣貶值、利率極高、工廠倒閉、銀行破產、工人失業,市場一片混亂,從而誘發了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
二、未雨綢繆,建立財務預警係統機製防範措施
財務風險預警是指當集團內企業出現財務狀況惡化的跡象時,提醒企業經營者盡早采取措施,及時尋找導致財務狀況惡化的原因,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財務狀況和財務結構,化解財務風險。
(一)財務風險預警的幾種情況
財務風險預警在企業預虧預損,預算完成情況出現異常偏差,財務指標異常變動,重大法律糾紛及出現其他重大財務風險時起到警示作用,提請管理層重視。當預計當年完成營業利潤為負數,或預計某投資可能出現1000萬元以上的損失(規模較小的企業,占企業注冊資本10%以上的損失)時應提醒;當企業每季度對完成年度預算指標進行分析,主營業務收入、成本費用、利潤總額等指標偏差超過20%時應提醒;當企業定期對資產收益率,流動資產周轉率,資產負債率,應收賬款周轉率進行分析,以上指標與上年周期或當年預算指標相比偏差超過20%時應提醒;當應收賬款回款困難,重大法律糾紛導致財務風險,造成企業非正常資金流出或財務狀況惡化的情況時應提醒。
(二)預警監控體係
集團企業建立兩級財務風險預警監控體係,設專人在總部通過聯網方式對成員企業財務係統進行實時監控,隨時進行財務風險預警分析抽查、發現險情通知各成員企業排查。
各成員企業應通過明確財務風險預警程序,記錄,報告財務風險的發生原因,解決措施、處理結果等,彌補企業現有財務管理及經營中的缺陷,變事後控製為事前、事中控製,起到防患於未然的作用。
各成員企業財務部門負責對本單位財務狀況進行係統分析,發現財務異常狀況應分析研究原因,提出相應解決方案和應采取的措施建議,並及時上報。
各成員企業財務部門應將相應的財務風險預警分析報告及采取的措施每月彙總上報集團公司財務審計部,並繼續追蹤處理財務風險報告內容,將處理結果及時上報集團公司財務審計部門。
對於存在重大財務風險的單位,集團企業將要求限期整改,改善財務結構,降低借貸規模和負債比例。
對於財務風險預警控製不力造成損失的企業,將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三、金融危機之債務危機的化解
根《新帕爾格雷夫貨幣金融大辭典》的解釋:債務危機是一個普遍的用語,用於任何不能按計劃還本付息由此損害其他債權人財務健康的情況,通常債權人會接著切斷進一步的貸款,從而使最初的情況加劇。如果無力償還是一個長期狀況,那麼可以將它看成是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在高利率的條件下,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可以迅速變為無力償還問題。現代金融危機很難做到隻表現為貨幣,銀行,外債等部門的危機,通常會表現為係統性的金融危機。而且一國的金融危機還會通過國際貿易,國際資本流動,和人們的心理效應等渠道傳染給周邊國家和地區。負債可以達到資本結構最優化,實現公司市場價值最大化,但同時也會產生負麵效應。
(一)財務杠杆效應來化解債務危機
資本結構的財務杠杆效應通過對資本結構中負債比例的選擇而對權益資本利潤率的影響。MM理論認為,有負債企業的權益成本的價值等於無負債企業的權益成本加上一筆風險報酬,而風險報酬的多寡視負債融資程度和企業所得稅稅率大小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