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戰略成本管理與企業財務管理的深化策略
財會研究
作者:張江濤
摘要:戰略成本管理指的是戰略思想在成本管理過程中的具體應用,要求在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的同時進行成本管理。也就是企業成本管理過程中不僅僅要力求成本的降低,還要注重與企業競爭戰略相互配合,保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成功。本文首先對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的內容與含義進行分析,隨後探討企業在實施戰略成本管理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最後探討戰略成本管理與企業財務管理的深化策略。
關鍵詞:戰略成本管理 財務管理 深化策略
當前,大部分的企業在財務管理的方麵都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成本計劃、核算體係以及編製報表方法,積累了相關的經驗,同時在對企業成本控製的方麵有了長足的發展進步,成本管理工作開始走向係統化、規範化。通過實施標準成本與責任成本製度等方式讓財務成本管理走向新的階段。但是,這一部分的成本往往局限在傳統戰術成本管理範疇當中,與企業戰略目標的聯係不夠密切。企業要實現更好的發展,在增強競爭力的同時對成本進行有效的管理,需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財務管理,認真考察和分析成本計劃以及所要達到的目標,與成本相關的諸多要素相聯係,使企業走向更為長遠、更為廣闊的發展道路。
一、戰略成本管理的內容與含義
(一)戰略成本管理的內容
企業的戰略成本管理主要是通過對企業的財務實施管理,主要包含兩個方麵的內容:首先是企業戰略的製定,利用戰略性的成本信息對戰略進行挑選,企業戰略一般來說是相互之間作用的總體戰略、一般性質的競爭戰略以及具體的競爭戰略結合而成。明確企業的總體戰略之後,通過三種方式開發出競爭優勢,為:成本領先、產品優質以及目標集聚。根據一般性質的競爭戰略的指導,製定進一步的產品開發戰略、生產戰略、規模擴張以及營銷戰略等。
其次是戰略的落實,在不一樣的競爭戰略下對成本管理進行科學的組織。以管理科學性和係統性的角度出發,要保證戰略的有效實施,不同的戰略應當與不同的管理控製係統相對應,這也是財務管理控製係統中戰略成本與精湛戰略相結合的必要性所在。不一樣的戰略選擇需要不一樣成本管理方法,最終企業形成特定的競爭戰略下的成本管理戰略。
(二)戰略成本管理的含義
戰略成本的管理也就是企業的戰略思想在成本管理過程中的具體應用,是在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同時實施的成本管理。將戰略應用到企業的成本管理中能夠有效的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具體來說,是將企業的成本管理和企業製定的具體戰略相結合、相匹配,綜合分析企業內部與外部的各種因素,從戰略的角度對成本實施管理。戰略指的是企業對全局發展目標以及發展趨勢作出的規劃,是指導性的計劃與策略、企業的戰略確定,那麼會在很長的時間之內對未來的整體格局起到指導性的作用,並引導企業獲得長久競爭的勝利。
二、企業實施戰略成本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一)作業成本法的應用問題
當前有很多企業在實行戰略成本管理的過程中使用作業成本法對成本進行核算,這種方式能夠更為準確的將車間的間接成本合理的分配出來,核算出企業的最終的產品成本,但是同時存在著相應的問題。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由於重新彙總的成本數據大、工作量也非常大,與理論中的數據存在一定的差異。使用作業法很容易專注於該方法的效率,而忽視了價值鏈整體的缺陷問題。
(二)信息有效性不足的問題
與傳統成本管理方式相比較,戰略成本管理需要處理的信息數據量大幅度上升,傳統的技術方法如手工處理的方式也難以實現。比如作業的成本需要以大量的成本動因作為基礎進行間接費用的分配,使用純手工的方式處理繁瑣的分配工作效率會非常低下。這也就導致我國的企業財務成本係統為企業提供的財務信息與戰略成本管理中實際需要的信息有著很大的差異。所以,戰略成本管理是在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力的同時對企業的成本管理,僅僅依靠財務管理人員的雙手是難以實現的,同時還需要企業管理者與決策者的關注和主動參與。
(三)價值鏈分析過程中的問題
企業運用戰略成本管理方式的過程隻能夠隻其中部分價值鏈進行分析,而沒有係統的企業價值鏈進行分析。在對內部價值鏈包含的諸多要素進行分析的同時,對於外部的價值鏈如行業價值鏈、競爭對手的價值鏈等多個方麵卻沒有考慮完全。比如我國相當一部分國企在經營過程中重視的是如何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忽視價值鏈成本的外延。同時,企業經營過程中主要是對戰略成本管理理念進行生搬硬套,在麵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能通過重構的方式提高價值鏈的競爭力,導致我國企業在實際運用戰略成本實施管理期間空有其表,不能熟練地的運用,造成企業成本管理期間對價值鏈的分析過於片麵、不全麵,難以發揮出真正的效用,進而導致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提高幅度難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