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主管委派製與企業內部會計監督
財會研究
作者:趙江利
摘要:現代企業集團化發展趨勢明顯,並且企業製度也在不斷改革變化之中,各類企業集團相繼得到了較為快速的發展,廣泛涉及到各種經濟行業的發展之中,企業集團所具有的規模效益、整合效益以及資源等優勢都能夠得到最好地發揮,但是在企業集團不斷擴張之中,卻普遍存在重投資、輕管理的現象,其所屬公司管理失去控製,降低了企業集團整體經濟效益,致使資產流失現象嚴重。
關鍵詞:財務主管 委派製 會計監督 企業
現階段企業發展過程中,其改革發展是在社會主義體製條件下建立完善的,想要保障企業以更加穩定、健康的趨勢發展,就一定要建立一種行之有效的監督機製。所以,就一定要對配套設施的高質量建設引起足夠重視,在此過程中科學合理地使用財務主管委派管理製度,是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參考相關企業實施的財務總監委派製,在單位內部實施財務主管委派製,就能夠有效防止單位直接管理者為了過度追求個人效益的最大化,而對公司整體利益造成損失,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企業內部的會計監督機製,為企業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新形勢下企業會計監督所表現出的問題
(一)財務部門的監管工作不到位
部分企業在其自身發展過程中,並未對下屬公司或部門的財務管理人員或會計工作者進行有效管理與監督,財務工作者的薪酬發放等並未從所屬公司中獨立出來。這將導致會計工作者在按照要求履行會計監督職能時,容易受到不利影響而導致職責受限,會計監督的作用無法得到有效發揮。
(二)相關製度無法得到有效落實
由於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並未對會計監督工作引起足夠重視,故而導致相應製度無法得到有效貫徹與落實。例如在企業財務管理中,會計工作者並未按照相應要求對公司或企業的會計信息進行準確核算,導致其所上交的會計報表或會計核算結果無法準確地反映企業的整體經營效益與財務狀況,這將對企業的長遠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三)資金浪費現象嚴重
資金浪費問題是多數企業內部普遍存在的問題,由於缺乏有效管製,部分企業工作人員出於對自身利益的考慮,在公司發展過程中隨意開設銀行賬戶,導致企業整體資金的嚴重分散與閑置,資金利用率低下。這一現象將導致企業在進行資金的統籌規劃時受到阻礙,對整體效益的提升產生不利影響。
(四)人員素質不合乎標準
一方麵,部分企業的從業人員在入職前並未進行專門培訓,對於具體工作實踐中相關業務所涉及到的工作內容缺乏熟悉性,在實踐中無法準確辨識問題,對於會計工作漏洞的敏感性低,增大了會計信息失真風險,進而導致會計信息無法準確地反映出企業的經濟運營活動。另外,有部分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低,在工作中隻考慮個人利益,缺乏一定的職業道德素質與法律意識。
二、財務主管委派製與會計監督
《會計法》中明確規定,會計監督工作不僅需要督促各企業內部建立完善企業內部的會計監督機製,還應該不斷加強企業外部的會計監督機製,以便能夠形成一個內外配合監督的會計監督體係。與此同時,還需對內部監管機製加以改革與完善,可通過設立外部監督小組的形式,履行相應的會計監督管理責任,並且還需要與企業內部財務管理人員積極培養,隻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健全並完善相應會計監督管理係統。進一步執行《會計法》相關內容,這也需要企業有效推動相應財務管理委派製度,並進行較為全麵推廣應用,促使企業能夠進一步發展。
一定要嚴格按照法律要求執行《會計法》,使財務主管委派製度在各企業內部得到有效落實與實施。具體實施步驟為:第一,針對國企改革現狀,企業可向分公司或子公司委派財務主管,由上而下進行監管,最大限度地保障母公司的整體利益。這一製度的落實能夠從會計人員的專業角度看問題,進而對分、子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有效監督,能夠很好地保障國有資產,對於完善企業內控製度也有積極意義。第二,從一定程度來講,財務主管委派製度屬於外部監管體係的一部分。我國現有的《會計法》中明確規定,會計從業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具備相應的核算、監督職能,但仍有部分企業中會計人員的監管職能並未得到有效發揮。財務主管是各分公司的經濟活動領導者,故而認為,財務主管直接委派製度在很大程度上強化了母公司對旗下分公司或子公司經濟狀況的監督作用。第三,財務主管委派製度實際上是對財務人員的監督,一方麵能夠使會計監督機製得以健全,實現對各項經濟活動的實時監控,另一方麵還能對實際經營者起到一定約束作用,進一步提高企業內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