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會計信息化教學設計研究
財會研究
作者:祝紅豔
摘要:隨著我國教學不斷改革,高職院校的會計教學也麵臨深刻的改革,會計信息化教學能夠提高教學的效率,培養出滿足會計市場需求以及會計信息化發展趨勢的應用型人才。本文闡述了會計信息化的內涵,分析了會計信息化教學的現狀及問題,研究出提高高職院校會計信息化教學的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 會計信息化 教學設計
一、高職院校會計信息化教學內涵
會計信息主要是指對會計數據進行處理並加以解釋,是會計和學校管理所需的經濟信息。會計信息的核心是財務信息,載體是會計資料。會計信息化是指將會計的服務管理職能結合計算機、網絡以及通訊等信息技術,從而獲得會計信息並加以處理和運用。
高職院校會計信息化教學的內涵主要包括三個方麵:第一,會計信息處理電算化。將會計信息結合信息技術,收集、錄入會計數據,進行自動化處理,提高會計合算效率的同時也提高了會計信息的質量。處理後的會計信息經信息技術進行輸出和運用;第二,會計信息網絡化存儲。會計信息的存儲和管理通過網絡技術進行,利用專業的財務管理以及數據庫軟件進行統一管理,網絡化存儲是會計信息電算化的基礎;第三,會計信息個性化運用。在權限允許的範圍內,使用者通過網絡信息平台根據個人的需求進行會計信息的查詢和運用,並能夠直接生成財務報表。
二、高職院校會計信息化教學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不合理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會計信息化教學的課程設置不合理,忽略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學校的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院校的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的比例、專業課之間的課時比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課時比例都存在不合理的現象。首先,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過多且過濫,難以明確會計信息化專業的核心課程,導致學生所學知識的知識麵廣,但所學不精。其次,院校開設的課程中,沒有主次分明,很多課程的內容出現重複的問題,會計信息化的課程過少。有限的專業課程中,學生隻能學習到基礎知識以及簡單的操作,難以係統性的掌握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最終導致學生的專業知識薄弱,實踐操作能力難以滿足會計需求,不能夠體現出專業特色。
(二)缺少係統、實用的實踐訓練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會計信息化教學中,缺少係統化、實用性的實踐訓練,不僅沒有專業的實踐教學基地也缺乏科學的實訓教材。因為會計信息具備一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很多企事業為了保證信息的安全,保障商業機密,因此不願意接受學生的實習,不接受外來人員接觸和掌握本單位的會計資料和財務情況。這一現象增加了會計信息化實踐教學的難度,大多數高職院校為了進行實踐教學,通常建立會計模擬實驗室。建立會計模擬實驗室既能夠解決學生的實踐問題,又能夠聘請專業的會計人員進行教學,滿足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間的融合。但會計信息化專業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較大,國家改變政策後,模擬實訓教材難以及時的更新,從而出現會計模擬實訓的教材陳舊、漏洞較多,與實際工作脫節,難以達到實訓的目的。
(三)缺少高質量的師資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