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循環經濟會計分析
財會研究
作者:楊雪
摘要:會計環境的變遷是推動會計理論演進的主要力量,這是會計理論界的通識。為此,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會計工作不僅要得到肯定,同時還應該朝著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為今後的相關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相對而言,傳統的會計工作已經不適合目前的經濟發展情況,多數研究人員都在致力於建立循環經濟會計,以此來獲得更高的會計理論成果和更加健全的會計工作體係。
關鍵詞:循環經濟 會計 建立
從理論上來講,傳統經濟向循環經濟轉換,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在整個轉換過程中,引發的全球性會計大環境的重大改變,能夠在客觀上推動會計理論的創新,解決固有的一些會計問題,實現經濟上的良性循環,解決之前的一些問題。另一方麵,會計方麵的工作需加深理論研究,否則直接開展實踐工作,並不能建立理想的循環經濟會計,甚至是出現一係列的問題和衝突,這些並不是研究人員想看到的。在此,本文主要對建立循環經濟會計展開分析。
一、循環經濟會計建立的理論依據:循環經濟企業受托責任拓展
麵對經濟全麵發展的今天,雖然之前的金融危機的影響仍然沒有完全消除,但對我國的經濟並未造成太大的衝擊,因此,多數企業的發展仍然是表現出了平穩的狀態。由於目前的國家經濟政策比較積極,各個行業的發展也在不斷的拓寬,相應的經濟體係和會計方法都得到了較大的變換。循環經濟會計建立的理論依據在於,循環經濟企業受托責任的拓展。經過大量的總結分析,本文認為,現階段的企業循環經濟受托責任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麵:第一,自然資源的減量化使用,以及再利用、再循環。目前的企業發展,不可能做“一刀切”的買賣,必須實現循環發展,因此,在自然資源的利用上,也趨向於反複利用。第二,企業的經濟化以及清潔生產。會計並不完全是獨立存在的工作,它必須與現實情況相結合,否則其並不具備實際意義。第三,生態環境的汙染控製,以及必要性的保護措施。第四,國家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執行情況,隻有在大環境穩定且積極發展的情況下,才能較好的建立循環經濟會計。第五,循環經濟環境下,企業的信息能夠報告其責任,而不是千方百計的隱藏。由此可見,當循環經濟企業受托責任拓展到一定程度後,循環經濟會計建立就成為了必然的趨勢。
二、循環經濟會計概念框架設計
為了保證循環經濟會計在建立過程中減少不必要的問題出現,必須從客觀上和主觀上完成其概念框架設計工作,實現經濟會計工作水平的穩步提升,避免在未來出現不必要的麻煩。根據我國的經濟發展情況和會計工作水平,本文認為,循環經濟會計概念框架設計應從以下幾個方麵出發:第一,必須明確循環經濟會計的目標。簡單來講,循環經濟會計指的是能夠在限製性條件下,仍然保持經濟的良性循環發展,促進國家的進步和居民生活的穩定。為此,本文將循環經濟會計的目標設定為:從自然資源效率、生態環境效率等角度出發,在減量化、再使用以及再循環的基礎上,充分提高經濟效益。第二,循環經濟會計的基本前提。從理論上來講,基本前提主要是徘徊在較多的假設之中,包括以下幾點,分別為會計主體的假設、持續經營與會計分期假設、貨幣計量與其他計量並用假設、可界定性與可複原性假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