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價值鏈會計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應用研討(1 / 3)

價值鏈會計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應用研討

財會研究

作者:王文超

摘要:價值鏈會計作為一種新的會計管理理念和模式,對於提升企業價值管理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從基於價值流分析的角度,在了解價值鏈會計和價值流管理相關理論的基礎上,對價值鏈會計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的具體應用進行了研討,可供相關企業參考借鑒。

關鍵詞:價值鏈 價值鏈會計 價值流分析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網絡經濟、知識經濟甚至移動互聯網、微營銷的快速發展,企業所麵臨的競爭環境和管理模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企業的競爭更多的演變為價值的競爭。價值鏈會計作為基於價值鏈的一種新型會計管理理念和模式,對於企業推進價值鏈管理,節約成本、提升企業價值具有重要意義,而價值流管理工具的使用,又為價值鏈會計在企業成本管理領域的具體應用提供了可行的實踐方法。

一、價值鏈會計與價值流管理的理論概述

(一)價值鏈會計

價值鏈理論由邁克爾.波特於1985年在其專著《競爭優勢》中提出後,成為影響企業管理的重要理念之一,其實質是指企業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創造活動,每項價值創造活動都是企業利潤的來源,這種價值創造的一係列過程即構成了企業的價值鏈。從構成上,價值鏈可分為企業內部價值鏈、縱向價值鏈、橫向價值鏈等。

價值鏈會計則是在理論界及實務界摸索價值鏈管理的具體應用基礎上產生。在我國,閻達五教授將價值鏈管理理念與會計管理相結合並於2004年首次提出了價值鏈會計思想,指出價值鏈會計即“收集、加工、存儲、提供並利用價值信息,實施對企業價值鏈的控製和管理,保證企業的價值鏈能夠合規、高效、有序運轉,從而為企業創造最大化的價值增值和價值分配的一種管理活動”(閻達五,2004)。

縱觀各界對於價值鏈會計理論的研究成成果,其核心意義在於通過會計管理、分析等手段,梳理、反映、提升企業內部價值鏈和橫縱向外部價值鏈的價值創造活動的運行效率、效果,從而實現企業整體端到端流程的優化、端到端價值鏈的低成本或差異化競爭優勢。因此價值鏈會計既有財務會計反映價值增值信息的職能,又有管理會計的預測、分析、優化決策等職能。

(二)價值流管理工具

價值流管理工具來源於精益管理思想。精益思想起源於20世紀90年代日本豐田汽車的精益生產方式,1996年由美國學者、企業乃至政府在精益生產方式的基礎上研究和實踐而轉變為精益思想理論。

精益思想包括精益生產、精益管理、精益設計和精益供應等一係列思想,其核心是企業一切作業均基於客戶為中心的角度,消除浪費,為客戶創造價值,以越來越少的投入即較少的人力、較少的設備、較短的時間和較小的場地創造出盡可能多的價值。

實施精益管理的關鍵在於精確定義和分析企業的價值創造活動,然後確定每個產品的全部價值流並使之有效運作。而定義和分析企業價值創造活動的有力工具就是價值流管理工具。

價值流是指將一種產品從原材料狀態加工成為客戶可以接受並願意給它賦予價值的全部活動。這些活動包括:從概念到設計、從設計到投產的技術過程;從計劃到訂單處理、到送貨的信息過程;從原材料到產成品的物質轉換過程,以及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支持與服務過程。這一係列過程中的活動既包括增值活動,也包括非增值活動,而隻有增值活動才是最終對客戶有用的。價值流管理工具就是通過價值流圖分析的方法,識別企業價值鏈中增值活動、非增值活動、浪費活動,並采取各種優化措施,消除浪費活動,減少非增值活動,從而提升企業價值

二、價值鏈會計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應用

將價值鏈會計理念與價值流管理工具相結合,可為企業探索實施價值鏈會計、改善價值鏈提供現實可行的實踐工具,從實際應用看,在成本管理領域具有更為明顯的應用效果。

(一)價值鏈會計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應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