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資產劃分不準確,給後續管理帶來困難
決算形成的資產經常會出現兩種問題:一是交付的資產不明細,如一座樓房,所有的資產價值都計入樓房建築內,樓內單獨運行的設備沒有單獨列示;二是形成的資產不完整,如有些固定資產在盤點時發現單獨列示的固定資產隻是某大型設備的配件。此外,自動化成套設備應用越來越廣泛,在建設項目中,一般按照整套設備編製決算,不能準確掌握每項配套設施的情況,當運行過程中更新部分設備時,難以準確核算。我公司100萬噸/年聚氯乙烯循環綜合利用項目好多大型設備采購時,按照資產組某台套采購,合同中也未列明配套設備明細,會計人員在資產盤點過程中,不清楚某台套設備對應的資產明細,給後續資產管理帶來很多不便,同時運行工程中的部分設備更新時,很難準確核算。
三、竣工決算存在問題原因剖析
(一)缺乏健全的管理製度
建設單位一般基本建設項目很少,完工後管理人員就轉崗去做其他業務,因而不願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建立製度,規範業務,二是采取“推著走”的辦法,邊遇問題邊解決。或者有了製度,也不按規定執行,人為控製和行政命令現象嚴重。雖然2009年開始我國強製推行內部控製製度,但大多單位建立和實施在經營業務上,或者建立內控措施,也隻是簡單幾個控製點,沒有貫穿整個建設項目過程中,不能真正起到控製作用。
(二)缺乏對項目後期結算和決算工作的重視
建設項目負責人對項目前期的研究設計和開工後的建設都十分重視,但部分對後期的決算不同關注,認為工程完成,就結束了,更不用說監督和協調了。多數人認為決算隻是財務人員的事情,和其他環節沒有關係,不管不問,造成了後期各環節上的拖延,最典型的問題就是不對施工單位的結算編製提出要求,結算審核周期長,影響竣工決算的時間和質量。
(三)財務人員的素質和專業技能較弱
基建項目在多少建設單位不是經營主業,或者是非經常項目。因財務人員的配置也相應較弱,加之基本建設單位會計作為行業會計,有經驗的人員比較少,從工業商業會計轉入比較多,缺乏相關的預決算知識和設備知識等專業技能。影響了財務核算尤其是竣工決算的質量。例如:我公司參與竣工決算的人員,沒有一人有過竣工決算的工作經驗,預決算知識和設備知識等專業技能更是一竅不通,竣工決算的概念模糊,不清楚如何入手。工作過程中,一邊自己摸索,一邊請教審計老師,有些工作人員對審計安排的工作任務不理解,沒有達到審計要求的工作效果,走了不少彎路,嚴重影響了工作進度。
(四)缺乏完善的理論指導
基本建設單位會計是一門比較邊緣化的行業會計,理論製定較早,新會計準則實施後,沒有對其進行修訂,不夠係統和完善。近年來,相關的政策和規定出台較少,規範性不強。
四、針對存在問題提出的對策
(一)加強決算的組織和協調工作
財務決算要加強組織、統一領導,明確分工,製定好工作目標和時間節點。加強項目部工程管理與財務管理的及時溝通和交流,做好溝通和協調工作,解決結算速度緩慢,各環節之間推諉扯皮,延誤期限的問題。
解決決算拖遝的第一環節是施工方的結算編製,建設單位要提前準備結算編製要求,並對提交的結算進行初步審核,避免提交的結算不符合要求,重新返工,重複工作,延誤時間;決定決算時間最重要的環節就是結算審核環節,協調好監理和結算審核兩個環節的關係,找一個高質量的結算審核單位,是做好決算的關鍵環節;此外,建設單位要做好竣工驗收資產與結算設備的核對工作,保證決算資產明細表的準確,不缺項漏項。
(二)細化概算的編製,監督概算的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