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工程項目竣工財務決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財會研究
作者:周燕芳
摘要:本文指出了企業基本建設項目管理的現狀,分析了基本建設竣工決算中存在建設周期長、“三邊”工程多、決算滯後於資產移交、投資超概算或與概算口徑不一致、竣工驗收不嚴格等問題。同時剖析了竣工決算存在的問題,並針對問題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或意見。
關鍵詞:工程項目竣工決算 現狀探討與分析
一、基本建設項目管理的現狀
我國的基本建設項目管理已經有幾十年的曆史,但是管理薄弱,存在很多問題,總體呈現以下特點:一是建設周期長,一個建設項目至少要兩到三年甚至更長。二是“三邊”工程多,三邊工程是指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很多工程沒有按照立項、設計、施工的程序進行,而是邊施工邊設計邊履行報批手續,而且在施工過程中,不斷變更設計,人為影響嚴重,給工程總體控製帶來難度,也容易滋生腐敗現象。三是超概問題嚴重。在我國長期存在概算超估算、預算超概算、決算超預算的三超現象,嚴重困擾著建設工程投資效益和管理。
二、基本建設竣工決算中存在的問題
(一)決算完成時間遠遠滯後於資產交付使用時間
財政部《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央基本建設項目竣工財務決算的通知》規定:“項目建設單位應該在項目竣工後三個月內完成竣工財務決算的編製工作。”在實際運行中,往往很難執行到位。一般情況下,建設項目完工並通過驗收後,資產即達到可使用狀態,交付正常使用,此時資產的價值尚不能準確確定,一般通過暫估的方法入賬。施工單位的預(結)算要經過監理單位、結算審核單位、建設單位的層層審核之後,才能確定最後的工程量和結算額。建設單隨後清查資產、編製竣工決算。加上管理不到位的影響,對於具有一定規模的建設項目來說,這個過程往往持續半年到一年,甚至更長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竣工項目的相關資料難以收集,加之相關崗位人員變動原因,準確核實資產的價值的難度加大。我公司100萬噸/年聚氯乙烯循環綜合利用項目一期工程2012年4月份達到使用狀態,財務工程竣工決算時,施工單位的結算報告未出具等原因,資產價值不能夠及時在賬麵價值中反映,同時,由於參與基本建設的人員有的辭職,有的崗位變動,不能夠準確定位資產的價值,影響了財務工程竣工決算工作,推遲了資產交付使用時間。
(二)項目投資超概算、實際完成工程量與概算口徑不一致問題嚴重
目前我國對基本建設項目的管理和規定尚有待完善,雖然有國家審計署、國資委等監督機構對大型基建項目的監督和審查,但由於各種原因,先開工後有概算,“三邊”工程、後期更改設計等現象普遍存在。導致實際完成工程量與概算口徑不一致,或者超概算投資現象嚴重,擾亂了基本建設的正常秩序,給投資管理帶來麻煩。我公司100萬噸/年聚氯乙烯循環綜合利用項目概算不詳細,建設過程中審批立項的項目未編入概算等,導致有些項目超概算特別嚴重,有些項目無概算,給投資管理帶來了很多麻煩,給竣工決算報表編製人員帶來不便。
(三)項目成本不實或成本項目不完整
一方麵大型項目的構成非常複雜,費用種類繁多,費用分攤標準不準確容易造成成本不實、資產價值虛增或虛減。另一方麵,竣工決算編製時,與施工單位並未實際結算完畢,成本需要根據實際工程量和預結算審定情況估算預提,在實際工作中經常出現漏計和預提不準確,成本項目不完整的現象。我公司100萬噸/年聚氯乙烯循環綜合利用項目待攤費用分攤時,費用種類繁多,而且好部分費用沒有預算,有預算的費用也比較粗,很難根據對應的項目進行分攤,隻能按照資產一定比例進行分攤,導致個別資產價值不實。還有些問題是資產已經達到使用狀態按照預結算與實際工程量估算了資產價值入賬,隨後發現未記、漏記情況發生,導致成本項目核算不完整。
(四)竣工驗收不嚴格,造成賬麵資產與實物不符
建設項目形成的資產,一是建造形成的建築物,二是安裝或不需要安裝的設備,或者由建設單位自行購置,來源的不同使資產的統計容易出現漏洞。在竣工驗收環節,建設單位往往注重施工質量和大型設備,容易忽略附屬設備和工具器具,當設計變更時,增加或減少的設備更容易被遺漏,造成決算形成的資產與實物不符。我公司100萬噸/年聚氯乙烯循環綜合利用項目投資大,形成的資產房屋建築物、設備價值比較大。員工在工作過程中,注重大型設備的管理,忽視了外購的固定資產、低耗品的管理,造成了資產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