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籌劃經濟學性質及其對會計價值的拓展分析
稅務籌劃
作者:高玥
摘要:稅務籌劃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現代企業經營收益的含義,傳統企業收益主要產生於私人契約關係中,包含了產品經營與資本運作兩項收益,這兩項收益一般而言屬於絕對收益。稅務籌劃收益與傳統企業收益有著根本性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其產生於公共契約關係中,而且屬於一種相對收益,即節約稅收支付,也被稱作為“第三種收益源泉”。得益於稅務籌劃的提出,明顯的拓寬了現代企業經營範圍,多元化現代企業的經營模式,為現代企業的發展與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稅務籌劃 經濟學 性質 會計價值 拓展
稅務籌劃又被稱為納稅籌劃,主要指納稅人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按照其本身的經營特點對那是活動進行科學規劃的行為。企業中的稅務籌劃指的是其在依法納稅的前提下利用稅法及其有關規定進行稅務規劃,主要目的是為了減輕賦稅,最終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一、稅務籌劃的內涵及其性質界定
(一)稅務籌劃的內涵
稅務籌劃是指納稅人在特定稅收製度下減輕賦稅,規避風險的一種納稅行為。這種納稅方法有利於企業進行稅務目標的籌劃和稅收對策的安排。從不同的角度對稅務籌劃進行分析,可以將其看做稅務會計的組成部分,也可將其作為一種單獨的學科。無論是稅務籌劃還是稅務會計都涉及到兩門以上的學科,作為新型學科的稅務籌劃應該屬於財務學的範濤。
(二)稅務籌劃的性質
就稅務籌劃的性質進行分析,可以分為兩個方麵,首先稅務籌劃具有超前性,其次是稅務籌劃有合法性。美國著名經濟學教授認為,稅務籌劃就是納稅人對自己的經營行為進行控製,主要目的是避免不希望的稅收後果,人們可以將稅務籌劃看作是挖掘現行稅法中的理論漏洞,並對自己的交易行為進行設計來利用這一漏洞的過程。納稅人可以根據稅法中涉及到的各種內容對涉稅活動進行謀劃。但是對各種涉稅活動的謀劃必須是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進行。所以說稅務籌劃的首要性質應該是合法性。如果稅務籌劃離開法律規定的範圍,就會出現違法法律的規劃,這樣的規劃就是違法行為。除此之外,稅務籌劃具有超前性,通常情況下,應稅行為發生之後納稅人才具有繳納稅款的義務,一定程度上為納稅人繳納稅款以及進行稅務籌劃提供了機會。納稅行為的超前性就是納稅人對既定的稅收政策和涉稅事項方案進行規劃,對這些經濟事項進行規劃發生在其納稅行為之前,其最終目的是達到稅收負擔小的效果。
二、稅務籌劃經濟學性質分析
稅收籌劃的經濟學性質可以分為收益的租金屬性以及市場均衡性,稅收籌劃收益是企業中一種特殊的製度收益,需要對其經濟學行為進行界定。稅收籌劃介於尋利行為以及尋租行為的中間,尋利行為是一種生產性活動,而尋租行為是一種非生產性活動。介於這兩者行為之間的主要原因在於稅法律製度為企業稅務籌劃提供了一定的約束規則,在這種約束規則之下,稅務籌劃是由於納稅人的稅收支付而獲得的對租金的追逐權。但是在不同的約束規則之下,稅務籌劃人不同其籌劃能力也就有所不一樣,從而獲得的籌劃收益也會不同,因此稅務籌劃又體現了一種差別化的經營能力。稅務籌劃不是一種單純的尋租行為,而是一種特殊的尋利行為。籌劃行為是在一種既定的製度下進行的,納稅人所獲得的無差別稅務籌劃特權不需要在稅收支付之外再進行支付,稅法麵前的稅收籌劃權力人人平等,與其他的管製或者是特權沒有任何關聯。盡管企業組織形式在產品市場和資本市場上有著很大的差異,但是人們受到理性的驅動,往往會將企業中的稅收支付作為一種交易成本,簡單來說就是不同企業對於交易成本的管理有著同樣的偏好,企業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稅收成本,追求稅務籌劃的利益。企業不同稅務籌劃的規劃能力就會有所不同,因此,企業經營能力的特殊體現可以看其對稅務籌劃的能力,稅務籌劃能力較強的企業生產性也比較強。此外,稅務籌劃還可以節約稅收現金流量,一定程度上能夠減輕納稅人的負擔,實現企業的財物價值最大化,微觀上能夠增加企業的產值。
稅務籌劃在成本效益約束上與產品經營有著共同點,但是與產品市場相比較,稅務籌劃有著比較特殊的市場均衡過程和均衡條件。產品市場在經營過程中存在著一種典型的競爭關係,市場的需求往往決定著供給,在兩者都相對較大的情況下,競爭效應就會越高,在這種情況下,市場的均衡價格往往比較高,並且呈現出一種由高到低的現象。與產品市場經營不同的是稅務籌劃的市場經營是一種非競爭性的關係,該環節中供給與需求的關係與產品市場剛好相反,稅務籌劃市場的供給決定需求,其管製效應也是一種供給管製效應,均衡價格是一種由高到低的關係。稅收法律製度是稅務籌劃市場的供給者,而納稅人是其市場的需求者。納稅人進行的稅收支付既是稅務籌劃的需求價格,同時又是其供給價格。隨著稅收製度的變遷,無論是稅務籌劃的需求還是供給其均衡價格都比較低,但是長期均衡價格卻比較高。當出現新的稅務籌劃供給時,通常很少有納稅人發現稅務籌劃知識,往往是較早進入稅務籌劃市場的人獲得的稅務籌劃收益比較多,而納稅支付往往比較少。一些企業在經營中會看出稅法提供的各種機會並對其加以使用,抓住說服提供的機會進行市場經營就會將企業帶入市場經濟利潤較高的階段。從企業的長期發展來看,更多的企業納稅人能夠通過不同的途徑掌握企業在既定的稅務籌劃製度下出現的一些稅務常識,進而也會讓他們慢慢進入稅務籌劃市場。雖然稅務籌劃市場上的納稅人都是一種非競爭性的關係,但是由於稅務籌劃存在一定的規模效應,最終會引起政府對稅收進行管製,導致稅務籌劃製度供給條件發生變動,當政府減少製度供給時就會使得納稅人的稅務籌劃利益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