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計準則下稅收籌劃的方法與策略
稅務籌劃
作者:葛剛
摘要:為了維持我國市場經濟的長期繁榮穩定,財政部門於2006年正式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2007年初正式應用於各個企業中執行,新準則中對企業稅收做出了新的規定和要求,較之前的會計製度,在會計的計量和核算方麵做出了一係列的調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稅收籌劃,增強了我國金融市場在國際經濟中的競爭力。本文基於國際準則的視角就會計工作展開論述,闡述稅收籌劃的必要性及其特征,在新的準則下如何壯大企業發展,並對企業稅收籌劃策略作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 稅收籌劃 新會計準則 籌劃策略 會計稅收
我國的會計行業隨著新會計準則的製定實行已經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我國正逐步建設與國際準則相一致的體係準則,以便更好地適應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新準則的實行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不僅推動市場資本的擴大,更加大了我國對外開放的步伐,繁榮了我國的經濟市場,對構建和諧社會主義有著重要的意義,讓中國經濟能跟隨世界經濟的發展腳步。
一、新會計準則的主要變化特點
新會計準則較大程度上滿足了我國對經濟建設的需求。新準則在內容上有了諸多的改善,例如在計量方式上越來越多樣化、高標準化與多元化。進一步提高了我國財政的管理水平。
(一)處理方式更加多元化
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企業的業務範圍也不斷地擴大,這就需要企業會計模式的多元化,以便適應多樣化的業務需求,基於政策的多樣化,對於企業的稅收籌劃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二)計量模式的多樣化
新會計準則下的計量模式更加的全麵多樣化,重點計量企業的公允價值、成本以及現值。企業的公允價值的計量變化更有效地反映了企業的效益情況。
(三)會計方法的標準化
基於市場經濟的不斷對外開放,舊的準則已經不適應國際的標準。在新的會計準則中,采用了國際通用的債務法,極大的優化了我國企業的會計體係。使企業的稅收體製逐漸的國際化。
二、新會計準則實施的必然性以及特征
(一)新會計準則實施的必然性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出現了許多跨國的公司,國際貿易交往越來越頻繁,會計成為經濟貿易活動中的通用語言,反映了國際之間的經濟活動狀態。不同國家之間的會計準則不一樣,在跨國公司的的頻繁交易下必須得衍生一種適合其發展的會計模式。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不僅吸引了大批的外資企業,中國的民族企業也逐漸走向國外市場,中國的經濟發展也需要一個能與國際接軌的會計準則。
(二)新會計準則的特征
新的會計準則適用於大部分的外資企業,它具有全麵性、科學性以及國際性等特點。新準則內容中集中體顯了現代企業所需要的各種會計模式。其準則分類編號等方麵嚴格按照科學規範合理編排,極大的關注企業的未來發展。新準則中包括具體準則38項,應用指南二項,囊括了企業經營中各種經濟類型的業務,比較全麵。新會計準則基本保持了一定的中國特色,但在大方向上則與國際準則相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