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7章 馬可·波羅眼中的元代經濟萬象(1 / 1)

元朝的版圖廣度、軍事力量、經濟管理改革、對外開放規模、科學技術成就都遠超秦漢和超邁唐宋,是當時無與倫比的世界強國。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

來到中國,記載了元代的繁榮,《馬可

波羅遊記》也引發了西方世界對東方文明的無限遐想。

元代的統一使交通減少了許多障礙,海陸交通便利,陸地方麵,從元大都啟程向西,有三條路通往西方,橫跨歐亞的絲綢之路再度繁榮。重新疏浚大運河,南北海運暢通。東南沿海交通發達。

商業大城市的繁華

元代商品經濟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第一,元大都是聞名世界的。從東歐、中亞、非洲海岸、日本、朝鮮、南洋各地都有商隊來大都。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以親曆其境的感受,《馬可

波羅遊記》中高度稱讚元朝的大都是13世紀後期世界上最富庶的國際大都市,在描述到元大都的皇宮時,馬可波羅說:皇宮內“大殿和房間的各方牆壁都飾以雕刻和鎦金的龍、各種飛禽走獸、武士雕像以及戰爭的藝術作品,雕梁畫棟,金碧輝煌,琳琅滿目”。“皇宮大殿宏偉壯麗,氣勢軒昂,能容納一大群人在這裏舉行宴會。宮中林立著許多不相連續的建築物,設計合理,布局相宜,壯麗富贍,建築術的巧奪天工,可說登峰造極”。馬可

波羅不禁讚歎道:“這座皇宮之大,前所未聞!”

談到大都的商業繁榮,馬可波羅說,“百物輸入之眾,如有川流不息”、“外國巨價異物及百物之輸入此城者,世界諸城無與比”。在國內,西藏的喇嘛們每次往返均要運輸許多貨物,是宗教團體而兼有商隊的性質;從東南沿海直航天津的海船也帶來閩、廣、江、浙的絲綢、瓷器和南洋的香料。大都城內流通的商品有糧食、茶、鹽、酒、綢緞、珠寶等,也有單項商品集中經營的市場,如米市、鐵市、皮毛市、馬牛市、駱駝市、珠子市等。商業行會的組織中,有“行老”負責業務上的內外事務。

北方的重要城市,沿著陸路交通幹線,有涿州、真定、大同、太原、平陽、奉元(西安)、開封、濟南等;再向北則有上都、和林、鎮海等城市,集中著大批漢族和西域商人。此外肇州(黑龍江肇源西南)也是東北重要城市。在西南方麵則有成都、昆明、大理等城市,使西南少數民族的經濟生活也都納入了全國的商業網。再西一直通至西藏日喀則薩迦寺一帶,並和尼泊爾取得貿易聯係。

海外貿易發達

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業和手工業中心,《馬可波羅遊記》中記載,“這座城市的莊嚴和秀麗,堪為世界其他城市之冠。這裏名勝古跡非常之多,使人們想像自己仿佛生活在天堂,所以有‘天城’之名。”“貿易之巨,無人能言其數”。

泉州是元代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常有百艘以上海船停泊,被譽為世界第一大港。《馬可波羅遊記》“剌桐(泉州)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雲集這裏,貨物堆積如山,船舶往來如梭。的確難以想象”。

蘇州也是元代富饒的南方名城,《馬可波羅遊記》中寫道:“蘇州城漂亮得驚人,方圓有32公裏。居民生產大量生絲製成的綢緞,不僅供給自己消費,使人人都穿上綢緞,而且還行銷其他市場。”

沿著運河和長江,一些舊有的商業城市更蓬勃發展起來,如平江、鎮江、集慶(南京)、揚州等城是比較著名的。此外,沿海城市有廣州、福州、溫州、慶元(寧波)、澉浦、上海等,其中除福州外,都是設有市舶司和提舉司的對外開放的貿易港口。如泉州已成為對外貿易的第一大港,出口商品有瓷器、絲綢等,進口商品有丁香、豆蔻、胡椒、鑽石、珠寶等,與泉州有往來的國家和地區近百個。

延伸閱讀

《馬可波羅遊記》

《馬可波羅遊記》,是歐洲人撰寫的第一部詳盡描繪中國曆史、文化和藝術的遊記。馬可波羅在1299年寫完《遊記》,“幾個月後,這部書已在意大利境內隨處可見”。在1324年馬可波羅逝世前,《馬可波羅遊記》已被翻譯成多種歐洲文字,廣為流傳。現存的《馬可波羅遊記》有各種文字的119種版本。《馬可波羅遊記》在把中國文化藝術傳播到歐洲這一方麵,具有重要意義。西方研究馬可波羅的學者莫裏斯

科利思認為馬可

波羅的《遊記》“不是一部單純的遊記,而是啟蒙式作品,對於閉塞的歐洲人來說,無異是振聾發,為歐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識領域和視野,這本書的意義在於它導致了歐洲人文科學的廣泛複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