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亞洲三大創新趨勢(1 / 1)

博客

作者:

Three Innovation Trends in Asia

博客主人/Scott Anthony

http://blogs.hbr.org

我最近參加了在新加坡舉行的一次研討會議。這次會議由經濟學人企業網絡組織(Economist Corporate Network)發起,會議主題是亞洲市場創新。

我在研討會上分享了自己對於亞洲市場創新獨特性的看法:具有難以置信的多樣性,不管是國與國之間或國家之內(有的甚至是滲入到城市與城市之間);許多亞洲國家組織仍然將重點放在產品複製和成本縮減上;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相差很大。

我認為亞洲市場存在以下三大趨勢,將影響該區域市場的創新發展情況。

向中間階層消費者轉移(The race of the middle)。對於大多數亞洲市場的富裕階層而言,他們享受著最好的服務。富裕的消費者享受奢侈品牌、世界級的餐館、高檔汽車。而有成本意識的消費者則必須另外尋找負擔得起的消費方案,而這種解決方案往往有創意性。中間階層消費者仍然被市場忽略。但要注意,這個中間階層的人數正在增多。最近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調查研究表明,亞洲中間階層消費者的消費額2009年為49萬億美元,而這一數據到2020年將超過300萬億美元—占到全球中層階層消費總額的60%(2009年隻占到20%)。

一些企業已經製定了營銷策略以鎖定未來日益增長的商機。2009年,印度製造業巨擘戈德瑞·博伊斯公司(Godrej & Boyce)推出ChotuKool,這是一款每台售價為70美元的冰箱,專門針對那些認為現有的冰箱太過笨重、昂貴、耗電的人群,這一人群的比例為85%。這款冰箱便於攜帶,可以用電池供電,受到消費者歡迎。現在戈德瑞·博伊斯公司計劃擴大ChotuKool產品線,並開發洗衣機等家用電器產品。

向本土化轉移(The shift to localization)。在開拓亞洲市場時,跨國公司現在將更多的工作重點放在本土性擴張上,根據各個地域市場的具體情況製定地域解決方案。達特茅斯大學塔克商學院教授維傑·戈文達拉揚(Vijay Govindarajan)將這種方法稱為反向創新法(Reverse innovation)。比如,卡夫公司努力了許多年,終於讓自己的奧利奧餅幹在中國市場紮根。在過去的幾年裏,卡夫公司的一個本土團隊對品牌、產品進行形象設計,並讓奧利奧餅幹更適合當地人的口味。

許多本土企業越來越注重創新理念。比如印度塔塔集團投入巨資,研發新款汽車,設計酒店,對手表業務進行重組,並對IT服務進行創新,以便形成競爭優勢。

聚焦商業模式(A focus on business models)。亞洲企業削減成本的意願,以及各個地域不一樣的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意味著:如果企業希望鎖定那些從較低階層轉為中間階層的消費者,企業除了經營好核心產品和服務之外,還要有其他應對策略才能取得成功。比如,當通用公司在印度市場引進一台低成本的心電圖機時,它還找了一些創新方法,以便為設備生產融資,同時更好地開拓市場。一些新興的亞洲企業也在尋找創意性的商業模式。比如騰訊,作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企業,它的即時通訊服務—也是它的核心產品QQ—是免費的。但是騰訊卻因此借助QQ綁定了用戶,從而通過其他增值服務收費。這是亞洲獨特市場一個很好的創新例子。

雖然亞洲市場仍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以及文化障礙,都可能製約經濟發展,但亞洲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仍是毋庸置疑的,其中尤其應該關注世界新能源的發展。如果你是一位企業家,不妨將孟買、馬尼拉、曼穀、新加坡、香港、上海、首爾、雅加達作為自己考察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