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領袖
作者:孫碩
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裏,社交網絡飛速發展。圍繞中國的社交營銷,就不得不提到微博。微博其實在國內真正發展起來不過兩三年時間,但由於它有實時性、動態性、多維性的優勢,很快滲透到了人們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麵。
那麼微博給新浪網、新浪微博自身帶來了哪些變化呢?
2011年,新浪日均瀏覽量19.8億,同比上升62.9%;日均UV7379萬,同比上升28.5%。新浪的流量提高離不開新浪微博的打造,例如金麒麟論壇,央行行長周小川首次出席金麒麟論壇,這是對新浪微博的認可。
剛剛發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財報,新浪在單一季度的廣告收入突破了1億美元。新浪內部人稱微博是一個年輕的巨人。它可能增長得很快,變成一個很大的平台,其實它還很年輕。我們在運作、操作微博平台的時候,在不斷摸索,發現微博營銷新的亮點。
截至2011年9月30日,新浪用戶突破了2.5億,新浪微博占據了中國微博市場的87%。目前微博的用戶平均使用時長超過了60分鍾。平時人們在使用微博的時候,也許隻是在短暫的過程中看微博。但是你有沒有體會到,從早上起床到最後入睡,微博一直沒有離開你,這是一個相當長的時間。
微博的用戶是最年輕的用戶。新浪網有十幾年的曆史,它的用戶大多是70後。但是微博的用戶90後、80後、70後的比例分別是5︰4︰1。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網民主要來自於90後、80後群體,這是微博平台為什麼能夠幫助新浪網站迅速發展的原因。
通過一些名人帶動,很多企業加入到新浪微博上。已經有5萬家企業在新浪微博平台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微博。雖然很多企業都有自己的官方網站,但官方網站無法實現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
官方微博給企業提供了另外的渠道和空間,讓企業的官方微博在一個很大流量的平台上,能夠受到更多人的關注。隻要企業能夠用心經營自己的官方微博,就可以與消費者、目標群體進行更良好的溝通。新浪也在利用自己的平台,不斷地與企業共同摸索營銷方式和手段。
微博發展到現在是一個巨人,人們可以通過SNS平台網站看到,它甚至超過了一些門戶網站,成為中國的第六大網站。微博的輿論效果不斷地放大,對於政府機構疏導微博輿論,這是一個重要的課題。2011年11月底,北京市政府公布將開通微博,而且保持活躍。政府機構對於微博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2011年也是收獲的一年,以新浪微博為互動平台的營銷案例得到了眾多評委的認可,在不同的廣告節上獲得了21項大獎。
2012年會有哪些變化呢?首先,我們看到在過去的10年裏,互聯網的競爭主要聚焦於用戶價值的競爭。未來互聯網媒體之間的競爭,可能更聚焦於由用戶規模轉向用戶價值的競爭。所以,新浪提出,在未來10年裏,對於互聯網企業,要麼成為一個平台,要麼成為一個平台級的應用。
對此,新浪對自己做了更加清晰的定位,提出雙平台、多終端營銷概念。互聯網正在向移動互聯網的方向轉變,新浪也在實時轉變自己的媒體定位。
新浪相信,社會化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也希望利用微博平台,利用開放式的思維,滿足互聯網企業合作需求,滿足消費者和網友多種多樣的需求。新浪更希望打造一個真正開放式的平台。例如企業微博,新浪會推出更加專業化的企業微博功能,幫助企業更好地分析官方微博的消費群體是什麼樣的人,能夠帶來怎樣的營銷價值。
談及2012年,不得不提到倫敦奧運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人們關注更多的是民族精神。對於倫敦奧運會來說,我們認為它是一屆社交化的奧運會。2011年9月,新浪微博獨家采訪了奧委會主席雅克·羅格。新浪希望抓住營銷趨勢,為企業提供內容視頻化、傳播社會化的營銷解決方案。
電子商務也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雖然我們在2011年年底聽到了“電子商務的冬天”這個詞,但它一定是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新浪已經在嚐試利用社會化營銷平台提出了一個概念,即B2B2C概念,希望把電子商務平台引向一個更好的發展方向。
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中,新浪同樣需要對個人信用體係、認證識別體係、商業信譽體係進行規範化。對於新浪來說,作為一個平台的運營維護者,正在不斷努力,過濾掉虛假信息,包括對一些人的身份進行識別。同樣,對於企業,如何規範自己的商業信譽體係,也是需要不斷探索的領域。
由於社會化媒體的高度發展,社會化的全新窗口正在打開。微社會其實是與真實生活平行與交織的。微博能夠幫助人們更加及時、詳實地了解自己身邊發生的事,這就是“知微見著,無微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