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安全預警的實施主要是針對金融安全預警的各層次的指標體係進行實時的監測,對通過監測以及經濟金融情報渠道所獲取的信息進行分析,提煉出預警信息,然後通過金融安全預警的工作機製為實際的經濟金融運行提出預警信息。金融安全預警效率與依照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次指標實施的預警相聯係,更主要的是與現有工作機製中的多部門聯席會議製度的協調有關。金融安全預警的成本是可以用經濟手段計算的,主要的領域有反洗錢以及大額和可疑信息報告製度的相關成本,而金融安全預警的收益卻隻能是一種機會收益,其結果是本國的金融業可能因此而避免了金融危機,或者是降低了金融危機的危害程度。信息化建設是金融安全預警得以順利實施的基礎條件。對金融安全預警信息采集渠道的分析是預警科學性的基礎,金融安全預警信息係統的建立則是對預警信息采集的製度保障。金融安全預警信息的收集、傳遞和使用既要遵守保密的要求,又要能夠在適當的時候有選擇地向社會公眾傳播。與提高金融安全預警效率相關的問題還有一些外部環境條件。信用觀念的強化和金融機構的自我約束等是金融安全預警的基礎性條件,這些條件的滿足還需要依靠相應的製度來保障。金融安全預警法律依據的完善主要可以從國家危機管理的角度考慮。金融安全預警的國際合作與協調則主要是信息分享等方麵。
正文 第27章 本章小結(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