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創新,企業才有生命力。永擎技術創新的大旗,跟進產品,加速產品的更新換代,企業才會有一個穩步、健康、快速的發展。隻有創新,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隻有創新,企業的產品才更具有成本優勢;隻有創新,企業才能廣開利潤之源、長足發展。微利年代,不創新,必速死。
加速產品的更新換代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或早或遲都要進行產品的更新換代。加快產品的更新換代,可以使企業在競爭中占取優勢。同時,在企業產品這種主動的“自我,淘汰”中,企業產品永遠處於頸失水平,這降低了技術落後帶來的成本風險。
矽穀的太陽微係統公司是一家以不斷淘汰自己產品並不斷創新取勝的公司。它以企業的運作速度為核心成功地確立了自己的整個競爭戰略。從1982年公司創立以來,公司通過一係列的創新以及雷厲風行的企業運作機製逐漸發展壯大。目前,該公司在高性能工程工作站這一生產領域,產品的換代周期一般是3~5年,太陽微係統為自己訂下了他人難以企及的目標:每12個月使它的工作站的性能提高一倍。公司在年度報告中公開向自己的員工及競爭對手提出了這個挑戰。太陽微係統公司時刻準備淘汰舊產品,推出自己的新產品,並以其產品價格、性能上的優勢打亂競爭對手的陣腳。他們的理論是:與其讓別人迫使你的產品淘汰,還不如自己淘汰自己的產品。太陽微係統公司是首先嚐到了“自我淘汰”的甜頭的企業之一。在一個速度競爭異常激烈的行業,淘汰自己的產品是不可避免的。而這種法則的優勢是可以審時度勢,在競爭中占據主動。
太陽微係統公司絕不是矽穀中唯一一家認識到隻有不斷淘汰自己的產品才能獲得長遠發展的公司。相比之下,太陽微係統公司的與眾不同之處是它將認識付諸實踐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正是由企業競爭戰略的核心認識所決定的:在計算機這一發展節奏快、學科交叉的高科技領域,沒有人能在所有相關技術方麵占盡優勢。用太陽微係統公司的一位創立者比爾?喬伊的話說:“在計算機行業,技術呈加速度發展。任何企業都不可能在所有的技術創新方麵都保持優勢地位,那些企圖包攬所有技術創新專利的人注定要失敗。”所以,太陽微係統公司隻把精力放在自己最具優勢的項目上——為高性能工作平台設計軟、硬件——而把其他工作幹淨利落地轉讓給那些專業廠家,他們往往能在某些方麵做得更加出色。太陽微係統公司自己幾乎不生產任何東西,集成電路板、驅動器、記憶儲存芯片、鍵盤等都是從外部供貨商手中買來的,甚至各部件的組裝也承包給別人。這種把精力集中在少數關鍵項目上的做法所產生的效果之一就是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生產能力。太陽微係統公司的1.3萬名員工,平均每個員工創造30萬美元的銷售額,這一指標是IBM公司的2倍。
太陽微係統公司的批評者不無挑剔地說,太陽微係統公司采用別人的部件,是抵擋不住那些低成本的模仿者的進攻的。為了加快自己淘汰舊產品的速度,太陽微係統公司采用了另一條與眾不同的法則:一開發出新技術就馬上轉讓給別人,這種反壟斷法則有三大優點:
第一,通過轉讓自己的技術給像東芝這樣的夥伴公司,太陽微係統可以使自己的技術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廣泛的範圍內傳播,因此擴大確立自己的行業標準地位的機會。
第二,這種轉讓進一步提高了技術的價值,太陽微係統因此而獲得技術上、經濟上的利益。
第三,太陽微係統運用這種轉讓法則激勵自己不斷創新。考慮到競爭對手將很快掌握自己的最新技術,太陽微係統將以更大的動力、更快的速度創新,以確保自己的優勢地位。
太陽微係統公司絕不會墨守成規。因為它的傳統根據地工作站市場的發展速度放慢了,其市場份額正受到上擠下壓:上有價格低、性能高的HP和矽穀公司的產品,下有奔騰PC機。於是,總裁斯科特?邁克尼利決定進軍他認為是計算機行業的下一個戰場的PC互聯網。麥克尼利認為,目前的兩股行業潮流中存在著一個交彙點,而這裏正是潛在的巨大機會所在。這兩股潮流是:小機器網絡和重量級PC係統。一方麵,很多大公司改變過去生產數百萬美元的主機係統的做法,轉而生產低價格、方便靈活的小機器網絡。與此同時,那些生產專項產品的小廠家走的卻是另一條路:追求重量級PC係統。麥克尼利準備等在這兩股潮流的交彙口,為它倆同時解決問題:低價格的工作站,中等規模的PC網絡服務設備。
沒有人會低估太陽微係統公司最新挑戰的難度,當然,也沒有人低估它的優勢。斯科特·邁克尼利更清楚自己的處境。一方麵,新的戰略需要公司在客戶支持與服務方麵有重大改進,而這從不是太陽微係統的強項。即使像太陽微係統公司這樣適應性強的企業,要改變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麵也絕不是一件小事。另一方麵,太陽微係統公司也具備兩大優勢:一是太陽微係統公司仍然占據著100億美元工作站市場的37%的份額,它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二是也是最重要的,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家矽穀發展速度最快的企業放慢了前進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