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工薪階層來說,“衝動性消費”是理財大敵。例如,看到打折就興奮不已,在商場裏泡上半天,拎出一大包便宜的商品。看似得了便宜,實際上買了很多並不需要、或者暫時不需要的東西,純屬額外開支。一般來說,記“流水帳”是對付“看不見”的零星支出最好的辦法,也是有效抑製“衝動性消費”的良方。沒有誰的記憶力能夠象帳本一樣清晰,也極少有人毫無購買欲。通常來說,女人的衝動購買欲強過男入,女人常會有為了一件必需品而“順便”帶回一堆“衝動產物”的經驗,因此,更需要一本帳本。
做“計劃”
就象任何事情一樣,事先準備好計劃是使事情有條不紊順利進行的前提。看看這些沒有計劃的理財行為吧,你就知道為什麼需求未增,卻總是超支的原因了:買東西到急需的當口才匆匆忙忙地去買??來不及仔細選擇、比價;當季的衣服一上櫃就迫不及待地掏腰包?買到的永遠都是高價;買東西零零散散地就近購買??費時費力且常花冤枉錢!
應該每隔一段時間,將需要購買的東西列一個清單,然後盡量一次性購買。這不僅省時,而且利於控製,限製自己在理性範圍內消費。
計劃應該包括選擇購物的時機和地點。配合時間性或者季節買東西,往往能省下不少開銷。其實我們都知道,當季的蔬菜水果便宜,換季的衣服有打折。但在購買時需要注意一些細節,比如,買換季的衣服時要注意品質,以及要挑選非流行性的款式,這樣在來年穿上時不至過時。
選擇地點同樣有講究。大型綜合類超市購物方便,且價格也較便宜,但琳琅滿目的陳列容易讓人的購買欲一發不可收拾,結果在結賬時超出當初預算。隻有在購買消耗量大的生活必需品、或者與朋友鄰居合買分攤時才最適宜去這種超市。還有一種針對某類商品的超市,如家用電器、通訊產品等,多以連鎖方式經營,其品質與服務不輸一般專門店,價格又較低,也吸引了不少消費者。此外,另有一種購物途徑是一般人較不熟悉的,那就是與廠商直接接觸。但由於廠商與經銷商之間的契約,不是各類商品都可“超級購買”,不過金額較大的商品都可循此途徑試之。先在店麵看好型號、詢價,再通過報紙的工商服務欄或家裏的電話簿查詢廠商服務電話。在實際操作中,這種“超級購買”常常靠廠商員工當媒介,以通常有五折以上的“員工價”優惠購買,即使讓“中間入”小賺一成也仍然劃算!
集體購買
團結力量大,運用“集體購買”的方式,可以獲得較大的折扣。這在購買價值較大的商品,如房子時,尤其有用。在買房時不妨集合幾位想買房的親友,集體與開發商談判,常常可以獲得額外的折扣。
侃價有備而來
善於理財的人“有所花,有所不花”。價格高的東西並不意味著品質也高。消費價格在市場上並不定數,消費者要靠實力和貨比三家,才能買到品質好又價格合理的東西。
要做到侃價有成果,你需要多吸收商品流通信息,培養識貨的能力。平時多閱讀報紙、雜誌的商品報道,但要注意其廣告性質的介入,分析報道的可信度。最有直接效果的信息,應是一些分析報導,對品質價格等方麵隻做分析評估但不做結論。這種客觀報道偶見報端,極有參考價值。
九、理性對待理財風險
收益與風險同在,這是投資理財的一般規律。我們無論將錢投放在何處,除了關注回報率之外,還要清醒地認識與之相伴的種種風險。理財中普遍存在這樣一些風險:
一、市場風險。以股市或房地產市場為例,市場的價格波動往往會使持有的股票或房地產價格隨著起伏,造成損失。除了股票房地產以外,公司債券和其它投資性較高的投資,受這種風險影響很大。
二、財務風險。投資股票或債券,會因為公司經營不善,使股票價格下跌或無法分配股利、或使債券持有人無法收回本金和利息,又或是業主收不到租金。總之,就是投資無法帶來預期的收益。
三、管理風險。是指需要花時間、精力進行管理。買幢房子來出租,就涉及到這種風險。另外,股民經常在管理不善的證券公司裏遭到暗算,而這種風險事實上相當高。
四、利率風險。儲蓄利率上升,會打擊股票、債券、物業的價值。對債券投資人的影響最大,因為利率上升會使債券價格下跌,造成損失。但如果有儲蓄存款、外彙存款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利率上升帶來的風險。對負有貸款債務的人而言,利率上升會使利息負擔增加。對靠利息收入謀生的人而言,利率低會使收入減少。
五、通脹風險。有時你投資理財,在數字上是賺到錢,但是通貨膨脹率超過你獲利回報率的話,金錢上購買能力的損失還高於利潤上的得益。要避免通脹風險吞食你資金的購買力,你一定要在理財組合裏麵包括一些專門在通脹期會升值的投資理財項目。比如物業、股票、黃金。一般股票基金都應該在通脹時期升值。其他在組合內的現金存款、債券等可能會出現追不上物價指數的現象。但隻要資金作適當的分配,拉上補下,仍然不致有損失。
六、經濟大勢變化風險。經濟有盛有衰,循環不息。經濟景氣的時候,物業、股票、收藏品、部分期貨、甚至貴重金屬都會升值。不過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拿著現錢和債券就更有利,而股票物業都會跌價。一個完善的理財組合,應該包括不同的投資理財項目,分散投資可以減低經濟循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