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並不是有錢人的專利,理財也沒有什麼成文的標準和原則,重要的策略是每個人要充分了解自己的情況,包括自己的年齡階段、資產狀況、風險承受能力等。
從每人的資產狀況來看,大慨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不同的理財思路。
(1)、當你尚不富有時,最好先強製儲蓄積累。雖說‘一本可萬利“。但“本”這個法碼你必須擁有。
(2)、當你的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尚有少量結餘,可選擇穩健型投資以擴大積累。
(3)你比較富有時,可在保險的前提下,選擇一些高風險又高收益的投資項目。
從每人不同的年齡階段來看,理財的策略也應不同。根據年齡來投資,基於風險分散的原理,但大體上可遵照一個100減去目前年齡的經驗公式。
20-30歲時,年富力強,風險承受能力是最強的,可以采用積極成長型的投資模式。按照100減去目前年齡的公式,你可以將70%-80%的資金投入各種渠道,在這部分投資中可以再進行組合。30-50歲時,家庭成員逐漸增多,承擔風險的程度較低,投資相對保守,但仍以讓本金快速成長為目標。這期間至少應將資金的50%-60%投在有風險的投資品種方麵,剩下的40%左右投在有固定收益的投資品種上。50-60歲時,孩子已經成年,是賺錢的高峰期,但需要控製風險,你至多將40%的資金投在風險投資方麵,60%資金則投於有固定收益的投資品種。到了65歲以上,多數投資者在這段期間會將大部分資金存在比較安全的固定收益投資品種上,隻將少量的資金投在有風險品種上,以抵禦通貨膨脹,保持資金的購買力。
從穩健的原則出發,業內理財師設計的"32221"組合投資理財策略可供大家參考。其方法為:將個人積蓄的30%用於儲蓄以備後用;20%用於購買債券以增加收益;20%用於購買股票以尋求高利;20%用於投資集藏以圖增值;10%用於購買保險以防意外。
第三節家庭理財組合投資策略
個人投資者目前采用了至少兩種投資理財工具,擁有本科以上學曆的個人投資者中,進行多種投資理財產品的組合選擇的比例更高;顯示出組合型投資理財產品/服務蘊含的巨大潛力。
看來,將所有雞蛋放入一個籃子裏”的時代已經過去。
一、家庭投資理財原則
一、投資理財原則:
1.安全、穩定;2.流動性(存、取自如);3保值、增值。
二、個人投資理財渠道:
1.銀行存款——安全穩定性強,流動性差(以犧牲利息為代價);不保值、增值。
2.國債——安全、穩定;流動性差;保值增值性差。
3.股票——不安全、不穩定(風險高);流動性差。
4.房地產——不安全(受政策影響太大);流動性差;保值、增值也不一定。
5.郵票——不安全(曾跌破麵值)。
6.古玩——必須具有極高的專業知識。
據統計,國人入均存款已達到5000元。這說明第一,老百姓沒有好的投資理財渠道;第二對未來存有憂患。
三、保險公司的投資理財渠道:
1.銀行存款:與個人存款不同的是協議存款(主要是協議利率),利率目前大約在3%以上,且保險公司的存款是不上利息稅的。
2.國債:保險公司購買的是一級國債,且屬於機構投資理財,每天都在運作,低吸高拋,是保險公司主要投資理財收益來源。
3.企業債券:信用等級在AA+以上的企業,保證投資理財的安全性。
4.金融債券:個人是買不到的。
5.同業拆借:銀行之間的拆借。
6.證券投資理財基金:基金本身就是理財師理財,幫入賺錢。保險公司的理財師從績優的證券基金中優化組合,是雙重理財師理財。
四、影響投資理財收益的因素:
1.資金:新華公司在此產品中投資理財1億,不但使公司和客戶的利益一致,而且似一盆水托著客戶的一滴水,使客戶的利益獲得更安全。
2.智慧:專指金融理財師的智慧。
3.信息:指金融機構的信息。新華公司由美國路透集團提供的最新信息係統;有證券、信息係統的合作夥伴,保障資訊暢通。
所以,通過投保投資理財型保險,使資金保值增值,實是現代人最為明智的投資理財選擇。
二、錢到底放在哪裏好
當“投資理財”一詞不再陌生,我們卻突然間沒有了方向。從股市轉到樓市,從樓市再轉回股市?似乎沒有這麼簡單的投資理財原理。放眼望去,好像是有條條大路,仔細研究,卻不知道哪一條屬於自己。
投資理財產品:期貨
盈利值:★★★☆風險值:★★★★
最大膽的做法:期貨,你準備好了嗎?
在股市和房產市場都十分低迷時,不少投資者都不知道如何是好。田先生十分看好期貨市場。首先是由於期貨的長期保值功能。比如做期銅生意,無論價格是跌是漲,無論買進還是拋出,一正一反都至少達到了保值目的。期貨還有一個“發現價格”功能。重要性僅次於原油期貨的燃料油期貨,今年在國內上市了。如果隻有少數人在做這個生意,那麼價格一定是呈壟斷形態的,偏離價值的程度就比較大。一旦有很多人介入,那麼實力大的人就會削弱了力量,價格會趨於正常。加上現貨與期貨市場的聯係,相互影響之下,兩者的價格都會比較合理,促進公平的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