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投資理財的策略(5)(2 / 3)

在計算你的資產翻番需要多久前,先確定一個條件,投資理財所能實現的年利率。你還需要保證,在投資理財過程中,不動用本金和利潤。

據業內人士介紹,“72”法則名稱是從計算方法得來的,如果投資者資本收益年利率為1%,則資本倍增也就是我們說的翻番需要大約72年的時間。按照1%與72的對應關係計算,結果就是你的投資理財倍增所需的年數。

例如,一個人投資理財10000元在股市中,每年的回報率為10%。按照72規則的計算過程如下:

1:10=x:72x=7.2年結果就是:7.2年後,10000元變成20000元,如果這個人不動用這筆資金,股市也能基本保持10%的年收益,那麼,14.4年後10000元將成為40000元,21.6年後將成為80000元,28.8年後成為16萬元。

理財師提醒

“72法則”受到很多條件的嚴格限製,在很多情況下計算的結果會產生細小偏差,因此“72法則”僅僅是一種比較適合個人投資理財收益的粗略估算方法,不能應用在專業領域。

我們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掙的錢也是有數的。怎樣能成為一個有錢人?家庭理財最重要!家庭財富從那來?一是開源靠努力,二是節流促增長。

二、投資理財如何提高回報率

投資者最擔憂的事,是不是付出的本金太高,而縮小了年均回報率,也就是在市場上漲時不敢入市,在市場下跌時,又怕入市太早,遭受損失,投資者總想要選擇一個最佳時機。何時投資才準確呢?其實,不論是追高或者摸低,都隻是想要增加投資回報率,是不是有一個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呢?

下麵這個價位平均投資法就是一個例證:又可以叫做定期定額投資理財法。

某投資理財人打算投入3000元本金,而且想要以最合理價格購入較多的投資理財品種,下表演示三種可能性,而其中定期定額投資理財法,可明顯提高回報率。

一次性購入3000元,市價每單位10元,購入300單位,每月定數買入50單位,6個月後也買入了300單位,但成本均價每單位9元,每月定額500元投入,6個月後總投入3000元,但可購入350單位,每單位均價8.57元

對風險及回報的認識

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講,風險的概念可以被歸納為一個問題“我是否會遭受虧損?”任何投資理財策略中的關鍵因素就是在風險和收益之間尋找平衡。

簡單來說,為了尋求更大的收益,例如,更高的投資理財回報,你就要承擔更高的風險。如果你希望降低風險,你就要承擔較低的收益,你無法消除所有類型的風險。

在三種基本資產類型中,現金投資理財(例如,貨幣市場賬戶、大額存單)具有最低的風險,債券具有中等風險,股票的風險最高。但是,現金投資理財產生的收益最低,而股票可能會產生最高的收益。這就是分散投資理財的重要性。

你最初的想法可能是通過選擇保守的投資理財方式來保持儲蓄的價值,這些方式的確會使資金價值保持穩定,並且具有較低的短期風險。如果你要進行長期投資,你就應該承擔更高的由價格波動帶來的短期風險,這樣你就可以降低通貨膨脹侵蝕儲蓄價值的長期風險。

這就意味著,如果你進行長期投資,基金股票(會比債券和現金投資理財產生更高收益)將是你投資理財組合中的主要品種。

何時需要改變投資理財方案

當投資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環境改變時,也就意味著生活所需經濟能力將有所改變,同時,投資人就應該考慮改變舊的投資組合或者理財方案,這也意味著改變投資目標、投資年限及可投資理財的金額。

值得注意的是:當風險承受力降低時,投資理財組合必須改變,賣出一些超出風險承受力的投資理財產品。而當生活負擔減輕或風險承受力增加時,應當及時調整投資理財組合,宜采用定額定期投資理財法,分開在幾個月或者幾年中完成追加投資。

三、有趣的家庭理財數字

保險記住兩個“10”

保險是每個家庭的必需品。那麼,你應該要買多少保額,負擔多少保費才恰當?綜合理財理財師的意見,記住兩個“10”就可以了:“保險額度為家庭年收入10倍最恰當”,“總保費支出為家庭年收入10%最適宜”。

投資理財股票不超過30隻

雖說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但籃子太多也不利於財富的積累。有理財師做過統計,如果想通過炒股獲得較高收益,買股票最好不要超過30隻。因為超過30隻的組合,其平均收益與大盤基本沒有區別,還不如去買更便宜又不用費腦筋的指數基金。

增值儲蓄計算“72法則”

有一個著名的“72法則”,就是不拿回利息,利滾利,本金增值一倍所需的時間。其公式為:本金增長一倍所需時間(年)=72÷年報酬率(%)。舉例來說,如果你存10萬元在銀行,年利率2%,每年利滾利,要多少年才可以增加一倍變成20萬元呢?答案是36年;又比如你投資理財30萬元在一隻每年報酬率12%的開放式基金上,約需6年時間會增值一倍,變成6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