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後奧運時代中國經濟該怎麼走(1)(1 / 3)

“我和你,心連心,同住地球村;為夢想,千裏行,相會在北京。來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連心,永遠是一家人。”當我們還沉浸在劉歡與莎拉·布萊曼那首抒情、空靈般的主題歌《我和你》時,完美的北京奧運會已經落下帷幕,盡管我們有一種情愫叫做戀戀不舍,但我們不得不麵對後奧運時代到來這個事實。盛宴總要結束,新的航行總要開啟。

隨著後奧運時代的到來,我們的經濟該怎麼走?中國會不會遭遇其他國家遭遇的奧運低穀效應?為了更好地利用場館和進一步提高中國的國際形象,中國要不要再一次申辦奧運會?盛宴過後,留給我們的是一連串的問號。

2008年是中國的奧運年,上半年的中國經濟經曆了一係列的嚴峻考驗:雪災覆蓋了整個南方、地震振碎了巴蜀大地、國際性通脹席卷而來、全球金融風暴愈演愈烈。基於此,不少人判斷,在奧運會後,由於奧運概念炒作的消失、“奧運魔咒”的作用,中國的經濟發展將遭遇拐點,中國經濟真的會有如此走向嗎?

一、 各個舉辦城市奧運後的經濟困惑

人們發現,從1956年以來,幾乎所有的奧運會舉辦城市都會在賽後遭遇同一個困境———由於前期的過度投資,隨著奧運熱情的消失,舉辦城市難免步入經濟發展的低穀,有的城市甚至為舉辦奧運會負上幾十年的債務。

1. “奧運魔咒”普遍困擾主辦國

“奧運魔咒”隻是一個比喻,實際上就是指奧運主辦國在奧運結束後經濟上產生的“低穀效應”。隨著北京奧運會完美地落下帷幕,中國經濟開始減速,人們很自然地在問同一個問題———中國是否也中了“奧運魔咒”?

隨著2008年奧運會的完美落幕,國際社會對於中國成功舉辦奧運會給予一致好評。有人把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看成是世界的重要轉折,這不無道理。然而對“奧運魔咒”的憂慮逐漸澆滅了人們的樂觀心理。

難道就沒有在奧運會完美落幕後經濟還繼續保持增長的舉辦國?答案是肯定的。在以往11屆奧運會中,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後的美國經濟還是在持續增長。但其他大部分奧運會舉辦國,情況並不如此。即使是同一個舉辦國,美國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後,經濟增長也開始回落。日本(1964年)和韓國(1988年)的奧運會,經濟增長放緩程度尤其明顯。此外,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後第二年,西班牙經濟陷入衰退。最近兩屆奧運會(雅典和悉尼)主辦國希臘與澳大利亞,奧運會後兩年之間的年平均經濟增速下滑到1.5%~2%。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舉辦國通常在奧運會前都會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從而刺激經濟增長,而奧運會結束後,這個刺激因素沒有了,經濟下滑成為很自然的事實。但是,並非所有的舉辦國都是這樣的,這要看舉辦城市在舉辦國的經濟比重,如果比重較大,這種奧運“低穀效應”就比較明顯。

奧運場館的利用問題,一直是奧運舉辦城市遭遇“奧運魔咒”的一個推手,尤其是奧運會新建體育設施。如果這些設施在奧運結束後得不到有效利用,它們就有可能變為累贅物,增加納稅人的負擔。

舉辦城市也會遭遇“奧運魔咒”,表現出各種具體的症狀,如十分著名的“蒙特利爾陷阱”。最近的一個例證就是雅典奧運會給雅典留下了10年的巨債。

2. 長達30年的“蒙特利爾陷阱”

當你長期負債,終於有一天,債務還清了,你如獲重釋,你會覺得無債一身輕的感覺有多麼美好。

在2006年12月25日這天,蒙特利爾媒體報道,在舉辦了1976年夏季奧運會30年之後,東道主、加拿大的蒙特利爾終於在2006年11月付掉了最後一筆賬,體會到了“無債一身輕”的感覺。蒙特利爾長達30年的還債史,是奧運史上最典型的例子。這個被人稱為“蒙特利爾陷阱”的典型,給奧運會的發展帶來重大傷害,它使得許多原本準備申辦奧運會的國家,紛紛退出。“蒙特利爾陷阱”使國際奧林匹克運動麵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和挑戰,最終導致了20世紀80年代當時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的改革。

2006年,我考察美國時特意到加拿大訪問了蒙特利爾這個美麗的城市。這是一個講英語、法語的雙語城市,是加拿大第二大城市。在法語世界裏的地位僅次於巴黎,有“小巴黎”的美稱。城市人口僅有162萬,是一個美洲文化和歐洲文化的交融之地。我想,蒙特利爾之所以願意背負30年的債務舉辦一次奧運會,目的在於借助奧運之名來傳揚蒙特利爾的聲譽。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吸引了世界各地遊客的到來,也確實大大提升了蒙特利爾的國際知名度。但為何蒙特利爾會負上了30年債務呢?

我記得參觀蒙特利爾奧運主場館時,氣溫在零下20多攝氏度。雄偉的建築物在瑟瑟寒風裏顯得有點孤獨。當時,為了辦好這屆奧運會,組委會開辟了奧林匹克中心,新建大型體育場、遊泳池、自行車場和奧運村等設施,並采用了許多高科技成果。但由於加拿大經濟蕭條,加上管理不善,使得這些工程的費用一再追加,原計劃28億美元的主體育場竟耗資58億美元之巨,組織費用也從原計劃的6億美元漲到實際的7.3億美元。結果,這屆奧運會虧損達10億美元以上。奧運會後,蒙特利爾公民承擔了一個新的稅種———奧運特別稅,而且一交就是30年,直到2006年11月才還完1976年欠下的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