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到底何去何從?樓市和股市在經曆了2007年的瘋狂和2008年的理性回歸甚至是低迷的冰火兩重天後,該怎樣走?中國的經濟政策在日顯放緩的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麵前該怎樣調整?美國次貸危機的衝擊波到底何時結束?世界經濟在經曆通脹突破後陷入的通縮,何時能夠複蘇?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關注的問題,這些問題也困擾著我。
這本書實際上是我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動筆寫的,很多章節都是對當時中國經濟領域發生的一係列熱點問題的分析和預判。作為一線企業的老總,對中國的經濟政策比較關注。中國的經濟走勢和世界經濟的態勢對於微觀企業的決策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2008年是奧運年,關於後奧運時代中國經濟的發展態勢,實際上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利益,也對我們的企業製定什麼樣的發展戰略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但是,在實踐中,我們的經濟學理論不能很好地解釋當前中國經濟的現象,而需要從新的視角去研判、去探討。我就將自己在實踐領域遇到的困惑和一些經驗進行梳理,逐步形成了這部拙著,期待和朋友們探討。
麵對著複雜的國際形勢,中國的經濟學專家開始了反思。從2007年下半年以來“照本宣科”的從緊貨幣政策,被認為對抑製通脹壓力具有最重要的作用。但是隨後學界發現,僅僅“從緊”一項,並沒有讓中國經濟一如既往地在全球風暴麵前繼續傳奇性的獨善其身。學界認識到,目前中國國情還不能完全按照西方經濟理論來行事。
思想總是在碰撞中產生火花。在寫作過程中,特別是在樓市篇中我得到了我國著名經濟學家、中國地產理論鼻祖孟曉蘇先生的指導,孟先生前瞻性的觀點使我獲益匪淺,在此深表感謝。同時感謝媒體對我的支持,特別是網絡媒體的編輯們,一年多來對我近100萬字的的財經文章的大力推薦,使受眾對我的觀點有所認識。這裏要特別感謝的是新浪網、搜房網、搜狐網、焦點網、鳳凰網、和訊網、中金網、新民網、騰訊網、東方財富網、東方早報、新民晚報和武漢大學出版社等全國各大媒體的厚愛與支持。感謝我的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還要感謝我的一些鐵杆筆友的建議與鼓勵,才使我在商海漫遊的忙碌中,完成了這部原創性經濟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