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什麼樣的政策,才能為中國打造一個抵禦金融危機的堅固盾牌,更快地實現民族複興的偉大目標?

本書給了我們全麵的分析和明確的答案,更給了我們洞悉真相、剖析問題的方法。

2009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GDP的6%增速,雖然與全年8%的增速有一定的距離,但在全球經濟負增長的環境下,中國經濟的這一增速仍然是令人振奮的。於是乎全世界都開始忽悠:“美國能否得救取決於中國,中國將幫助世界。”仿佛未來中國將是新的救世主,成為引領世界經濟“走出埃及的摩西”。

中國毫不掩飾自己是負責任的大國,然而此時,中國卻是“有心無力”。中國拯救世界經濟的前提是要修複自己經濟體的傷口。中國現在緊要的問題是麵對“樓市寒冰難融”、“港口業將遇十年低穀”、“中國外彙儲備麵臨雙重風險”、“嚴峻就業形勢”、“外貿出口壓力增大”等種種經濟難題,也急需尋找醫治的良藥。

中國經濟複蘇的速度和質量要想突圍,不但與國際經濟危機的發展程度直接相關,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國內宏觀調控的著力點和力度。從內部和外部經濟環境綜合看,處於世界“金融恐怖平衡”一端的中國經濟,麵臨著前所未有的結構調整需求,外部是世界金融危機的衝擊和全球經濟增長格局的調整,及由此形成的外部需求下降,內部則是中國經濟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失衡帶來的轉型壓力。

麵對全球經濟大蕭條,中國企業的出路何在?實現中國經濟的突圍,就必然調整和變革中國經濟以往的發展結構,從以往的以外需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調整到以內需和外需並重的經濟增長模式,從原來大量依靠勞動力和生產要素投入等推動的經濟增長模式,轉向以勞動生產率提高和技術進步為主要動力的增長模式。

可喜的是,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國及時調整了宏觀經濟政策,果斷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形成了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攬子計劃。現在,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呈現出積極跡象,當然,後續效應如何發酵,還有待觀察。

本書將從金融危機之下全球經濟的現狀、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和影響、能源和糧食危機帶給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中國拯救世界的博弈謬論、尋找中國經濟發展的最佳機遇、人民幣國際化的途徑和戰術以及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展望等層麵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和分析。相信它是你了解中國未來經濟發展趨勢的一本重要參考文獻,也必將給關心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你帶來更多的啟迪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