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晉商——講究誠信是最好的生意經(2 / 3)

劉海增看到了機會,他需要一種突變。但在當時,他對排水管道領域可謂一竅不通,他通過對建委係統的調研,發現塑料管業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而且很多發達國家早已應用塑料埋地排水管道替代傳統的水泥等管道。再進一步到先期使用塑料管業的上海市進行實地考察後,他發現在“環保經濟”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的背景下,市場前景是廣闊的。弄清這些信息後,他馬上拍板,創業之路就從這一根根管道開始了。

劉海增對自己的山西老鄉——百度公司李彥宏的經營理念非常認同:要做就做最專業的公司。經過四年的努力,劉海增以戰略性的眼光,在管業的市場大潮中“直掛雲帆濟滄海”。如今,排汙管道行業的“南國通北好象”之譽不再是虛名,好象的管道已經鋪到了全國各地。

盡管管道行業因為使用石化原料受國際石油價格波動的影響很大,再加上一些惡性競爭,都對好象產生了一定的衝擊,但劉海增的眼光始終放到更高遠的市場前景中。他力主在高質量和高端產品上迅速占領市場,從而將競爭對手在戰略層麵遠遠地甩在身後。劉海增是一個專注的人,同樣,他的公司也堅守著專注的戰略。對他來說,盲目擴張是一種高風險的選擇,而對實業來說,最大的收益將來自最專的領域。

劉海增做事沉穩,不事張揚,以不自滿、不懈怠、不浮躁為管理標杆,他為好像設計的戰略目標是:走精細創新管理之路,創國內一流塑膠企業。他堅信:無論城市、商會、企業還是個人的發展,不僅是為了今天,更是為了明天!

現代晉商之所以能夠成功,關鍵在於他們不僅繼承了前輩晉商能吃苦、誠信、勤奮的傳統,而且還善於轉變觀念、開闊思路。

生意經

行之有效的“變通”,既是一種競爭方式,更是一種能力與素質的體現。穩中求進,一擊必勝在很多人眼裏,穩重持重,是晉商的基本特征。

的確是這樣,晉商中許多人都是外出經商後,由做小本生意開始,曆經艱辛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商場上的種種風險,使他們不得不小心謹慎,穩重從事。因此,即使成為富商大賈之後,仍兢兢業業,不好高騖遠。

山西祁縣喬氏開辦的“複”字商號,雖然資本雄厚,財大氣粗,但做起生意來仍十分謹慎。在與其他商號交往時,先要對彼方做詳細的了解。當確認該號信義可靠時,才會與之建立業務關係,否則,均予謝絕,以避免卷入不必要的麻煩之中。但是,一旦看中對象,即舍得下本錢,放大注。

大盛魁商號最初隻是一個雜貨店,它所以能曆200餘年而不衰,就是由於它由小處做起,穩中求進。大盛魁通過對蒙古地區居民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和內地所需等多方麵的詳細了解,將其營業範圍不斷擴大,由當初僅經營煙絲、白酒、食糖、炒米、糕點、綢緞、布匹,發展成以茶葉、皮毛、食鹽、牲畜等大宗商品為主的商號。

傳統晉商具有穩重的優點,同樣,現代晉商也繼承了這些優點。

李彥宏在創業之初與一個客戶進行了一次對話。

客戶:“這個項目多久可以完成?”

李彥宏:“6個月。”

客戶:“4個月行嗎?給你加50%的報酬。”

李彥宏:“對不起,我做不到。”

結果客戶對於李彥宏的拒絕感到非常滿意,因為這反映出李彥宏是一個很誠實和穩重的人,這樣他的產品在質量上才會有保證。

做生意要穩重,設想如果一個人像一隻猴子,遇到事情總是那麼慌亂,使自己陷於急躁的漩渦中,那麼以後無論做什麼生意,他自己都會在慌亂中度過。

一般說來,生活中往往風險越大收益也越大,這就要求我們具有冒險精神。但是,我們做人做事還要穩重。那麼,冒險和穩重孰優孰劣?在這裏,穩重並不代表不冒險,而是機會成熟了,有把握了,再立即行動。這才是穩中求進、一擊必勝的秘密。

生意經

穩重並不代表不冒險,而是機會成熟了,有把握了,再立即行動。抓住機遇,借勢而起古詩說得好:“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鴻鵠之誌是需要借助風浪之勢而為的。要想成大事,必須學會善於借勢。可以說,晉商的興起主要是由於他們善於抓住機遇並借勢而起。

明朝政府開始實施“開中製”政策時,晉商獲得了很好的發展機會。他們抓住機遇借勢而起,在西北地區迅速發展壯大起來。到了明代中期,晉商正式形成一個商幫,即大集團;到了清代,晉商已經跨入鼎盛時期。

晉商成功的秘密有哪些呢?善於利用“天時地利”,機遇一來就牢牢抓住不放,這正是晉商曾經雄霸商場500年的秘密所在!

“開中製”與長城有關。山西北依萬裏長城,而長城則是封建王朝抵禦外敵的重要防線。每年要有大量的銀子花在駐守長城方麵,皇室對於支出這筆銀子自然是十分的不情願。於是,山西行省本著為主子排憂解難的原則呈上“開中製”的奏議,意即借助商人的力量將糧食運輸到大同、居庸關等幾大邊關要塞,然後給這些商人若幹“鹽引”(壟斷運銷鹽的憑證)作為補償。商人憑借“鹽引”到鹽產地管理機構取鹽然後銷售獲利,除補償運糧費用以外的收入歸自己所有。這樣,皇室就不用每年支出大筆的雪花白銀來鞏固邊防,而商人又可以獲得大量的利潤。

簡單地說,明朝初期是商人把內地的糧食運到邊防,然後官府以什麼來補償呢?給你“鹽引”,運多少糧食就相應的給你多少“鹽引”,然後拿這個“鹽引”到鹽場去領鹽,再去銷售,商人賺的是差價,這就是所謂的“開中製”。

晉商在“開中製”實施後,經營鹽業的規模更大了。在此之前,隻能經營自己家鄉生產的河東鹽,現在遍及各產鹽區,尤以兩淮、長蘆兩地居多。從此,晉商的足跡遍天下,寄籍揚州、天津的晉商與時俱增,產鹽區的晉商會館觸目可見,他們已暴發為富甲一方的巨商大賈,成為當時財富的象征。

即使到了現代,我們仍然能夠看到晉商借勢而起的例子。比如說,山西長治的澳瑞特健康產業集團就是由做過礦工的郭瑞平在一個破產的小自行車廠基礎上創建的。在短短十年時間裏,澳瑞特係列健身器材遍布全國各地,而郭瑞平成功的秘訣之一便是借勢而起。

山西長治地區本來是一個很窮的地方,誰有心思去健身啊?在毫無經驗的基礎上,將創業定位於在本地毫無市場的健身器材上,這讓當地的很多人都不理解。但是郭瑞平憑借自己聰明的頭腦,利用了當時國家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政策“東風”,將自己的創業目標定位於“群眾喜歡用、群眾樂於用的健身器材”之上。澳瑞特既避開了與國內眾多專業競技體育器材生產廠的競爭,又利用國家的體育彩票政策,比如體育彩票一部分收入要用於回報民眾、投資建設健身房和健身路徑等等一些機會,打開了市場。

郭瑞平利用一直以來與國家體育總局官員精心建立並保持的良好關係,首先將一整套“群眾性體育健身器材”安裝在了國家體育總局龍潭湖家屬院,然後又從這個家屬院走向了全中國。現在你走到北京街頭看一看,隨處可見這種刷成橙色、黃色、紅色的健身器械,一組下來少的也有十來件,上麵都標著“澳瑞特”的字樣,僅這一單生意,就讓郭瑞平獲得了上億元的資產。

許多成功的晉商非常懂得借勢的道理,他們依靠借勢完成資本積累,闊步邁向百萬、千萬甚至億萬富翁的行列。

一個人在商業經營中單憑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往往要借用外力的幫助才能成功。巧借外勢,加強自己,走向成功,這是智者常走的一條捷徑。

生意經

想成大事,必須學會善於借勢。掌握信息等於掌握先機許多大的公司企業為了各自的發展與前途,紛紛采用各種先進的科學手段來捕捉商品信息,把握市場變化。山西人在這方麵做得尤為突出。

重視市場信息,預測市場行情,壟斷市場,是晉商致富的重要途徑。曆史上尤其是以賤買貴賣為主要手段的晉商,十分重視商品信息。他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了解市場行情,掌握各地物資餘缺及影響商業經營因素的情報。總號和分號之間,一般是五日一信,三日一函,月終彙報全月情況。這樣可以使總號和分號之間做到上下左右通氣。各商號所寫信函的內容特別的廣泛,凡與商業、金融有關的信息,幾乎無所不包。

為了保守秘密,各家信函都有自己的暗語,一旦信函落到他人手裏,也不知道其中的意思。遇有重要情報,分號要派專人日夜兼程向總號親口彙報,絕不讓點滴信息落入對方之手。這種商業信息的處理方式,對晉商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光緒二十五年,祁縣大德通票號收到一封經濟情報信函,內稱:“再晉北及歸化、包頭糧米價平,白麥每斤合三十餘文,而口內大秋收至七八分……附及二十六日忻州已被武衛軍兵搶劫,拿住三名,已有頭緒,雲雲。”此信函內容涉及到糧價、收成、兵禍等等,範圍很廣。當時晉商對信息情報的重視可見一斑。

此外,各商號把上至掌櫃下到夥友對信息情報的收集、整理以及運用,作為重要的人事考核內容之一,並作為授獎的一個條件,因此每個人都很重視此項工作。就拿太穀曹家沈陽富生峻商號的掌櫃來說,有一年秋天,他在回家探親路上看到沿途紅高粱長勢不錯,就隨手折取幾根,竟發現莖內蛀蟲很多。當即斷定蟲災蔓延,豐收無望,行情必漲。後來他打消回家的念頭,又返回到沈陽,並購進大批的高粱。這時,其他商號則被即將豐收的假象迷惑而大量拋售。到了秋收之時,高粱產量銳減,行情陡漲,這一次富生峻獲得了高額的利潤。

傳統晉商從開拓市場到壟斷市場,靠的是靈通的信息,現代晉商依然有著重視信息的好傳統。對市場形勢的重視以及商品信息的捕捉與反饋對他們來說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大的公司與企業,大多設有專門的市場預測人,不停地進行市場調研,以便能夠把握市場變化,及時地采取措施。

1996年,現代晉商李明啟承包了一家早已倒閉的街道辦製膠廠,這個工廠原來拖欠30多名職工9個月工資以及5萬元的外債。可是這一切並沒有使李明啟灰心。為改善工廠的現狀,他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革,並加大了投資力度,準備在橡膠製品上大幹一番。

就在此時,傳來一個準確的市場信息——製膠業市場產品過剩,許多同行業的廠家新上項目都紛紛下馬。李明啟得到這個消息,果斷地決定改變原來的主意。他考慮了一下後,認為本地區畜牧業興旺,皮革多,於是選擇轉產皮革製品。他就地取材,用皮革製作自行車坐墊、手提包、背包、旅行包等產品,很快占領了市場。債務還清了,工人工資也補發了。

皮革廠快速而穩定的發展又一次讓李明啟陷入了沉思之中,任何一種穩定都將潛伏著無數個危機,盡管你或許並不知道那會是什麼。李明啟意識到,僅靠一種產品的風險將會使企業極容易陷入危機之中,如果能夠采取“一業為主,多業並舉”的方法,將可避免由於業務的不景氣而帶來的危機。

為了選擇新產品,李明啟奔走各地,了解市場行情。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張“首屆A市騾馬物資交流大會”的海報吸引了他。本地牛皮資源豐富,皮質又居全國之首,加工牛皮的念頭在他的頭腦中產生了。從市場上他又了解到“黃牛藍濕皮”在外圍市場上是緊俏商品。於是他立即組織力量,很快就生產出了色澤鮮豔的“黃牛藍濕皮”。這種新產品剛上市就被一外商看中了,當即與他們廠簽訂了年供貨5萬張的合同書。由於他的產品質量好,又守信用,所以不久“黃牛藍濕皮”就出口到日本、新加坡、印度等亞洲各國。

每一個信息似乎都會讓李明啟捕捉到一點靈感。由於他善於捕捉信息,並加以篩選,最終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於是他的皮革廠也就不斷地創造出新的產品。

在市場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投資做項目,更離不開調研,在掌握市場信息的同時還要認真地研究分析,從而做出正確的經營策略。隻有這樣,才能使信息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生意經

重視市場信息,預測市場行情,壟斷市場,是晉商致富的重要途徑。可以沒本錢,但不能沒眼光眼光對於一個商人來說,應該是最重要的東西。

做生意沒有本錢可以借貸,沒有關係可以尋找,沒有顧客可以爭取,沒有名氣可以炒作,沒有經驗可以摸索……沒有眼光卻萬萬不可。正如《塔木德》中所說:“最昂貴的鑽石總是埋藏在不易被發現的地方的。”沒有眼光會走錯方向、走錯路,方向錯了,費了多大的力都是徒勞的。

一個出色的商人從小就應用商人的眼光看待一切問題。擁有超人的眼光,你就會發現一條條遍地黃金的道路。

晉商不僅善於冒險,而且還有超前的眼光。晉商群體能夠幾百年在商海中遊刃自如,主要歸功於他們能夠審時度勢,具有長遠的眼光,進而敏於觀察到商機,然後提前行動,把握機會。

據史料記載,山西臨汾人自古就善於經商。明末清初,平陽府亢家、襄汾縣南高劉家、師莊尉家、北柴王家,號稱晉南四大富豪。其中尉家在明末清初還隻是一個小財主,正是因為他們的眼光長遠,才成為後來的大富豪。在雍正、乾隆時期,其家族人物尉佳從山西、陝西兩地收購鐵、鹽、羊皮、煙葉、木材等轉運兩湖江淮地區,又由江淮販運絲、茶等物轉運內地;由單一經營轉變為多種經營,由商業經營投資逐步變成金融投資,並逐步擴大了銀號、錢莊的經營業務;由坐莊轉為長途販運,號鋪由山西、河南發展到了安徽、湖北、四川、江浙等南方13省。

晉商不僅注重國內貿易,他們還把眼光瞄向了國外。幾百年前,山西人就開拓了國外市場。在莫斯科、彼得堡等十多個俄羅斯城市,都有過山西人開辦的商號或分號。在朝鮮、日本,山西商人的貿易也很活躍。榆次的常家從中國輸出布匹,從朝鮮輸入人參,被稱作“人參財主”;介休的範家,幾乎壟斷了對日本的生銅進口和百貨輸出。

現代晉商仍舊傳承著老祖宗的這些優點。

一個極其偶然的機會,正在尋找新投資點的現代晉商高春貴與陶板壁畫結緣。他認為,作為一種新的裝飾材料,陶板壁畫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目前市場上售賣的陶板,都是機器加工的,花樣太少,而這樣做出來的陶板,顯示不出手工文化的韻味。

山西省本來就有豐富的陶土資源,曆史上平陽、介休、八義的幾座陶窯,都影響深遠。隨著新興酒店、寫字樓以及住宅樓裝飾的個性化和藝術化需求,陶板壁畫這種純天然的環保裝飾材料,必將成為新寵。“這是一個文化產業,我相信它會有廣闊的前景。”做了十幾年鋼材生意的高春貴興奮地說。在他看來,鋼材行業畢竟是一個傳統行業,他想尋找一個新的突破口,“陶板壁畫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它的市場是美好的。”

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高春貴,對文化有一種敬慕親近之情。即使在榆次經銷鋼材,他的辦公室裏也掛著一幅字畫。尋找到陶板壁畫這個既有廣闊市場前景、又有文化底蘊的產品,高春貴是極有興趣的。他相信他的選擇,並懷著一種敢為天下先的精神開始了又一輪的創業。

回憶起這幾年來的折騰,高春貴覺得那時積累了許多人生財富,它們比現在的物質財富更值得去回味、去珍惜。現在的他擁有四家公司,兩家經銷鋼材的,一個運營房地產的,還有一家就是盛世經典休閑畫廊。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們正在搭起框架,未來兩三年內,想發展成一個集團化公司。”

做生意,就要有獨到的眼光,鼠目寸光的人做不成大商人。一個商人要想有更大的發展,就需要保持長遠的眼光,從誠信做起,從小事做起,並進行合理規劃,製定出長遠之計。這才是經商之本。

生意經

一個出色的商人從小就應用商人的眼光看待一切問題。錢流動的過程就是錢生錢的過程在過去的年代裏,人們一般都會考慮在家裏存點糧食,因為物價一日三變,保證不餓肚子是老百姓的頭等大事。現如今太平盛世,衣食無憂之外,大家又有了些餘錢,這點錢如何保值便成了很多人的話題。

把錢裝在罐子裏埋起來,這在過去隨時準備逃難的年月,也許不失為權宜之計。但如今社會發展到今天,恐怕沒有誰會把大把的票子埋在土裏。把錢存入銀行當然是首選,但這一般隻能算“保數”,未必能保值,更難大幅升值。這也許就是很多窮人的想法。

窮人之所以不能成為富人,就是因為他們不會讓錢生錢。商人的想法就不一樣了,商人的錢像水一樣在流動,流動的過程就是錢生錢的過程。人們常說“商人的腦子特別靈”,其實指的就是商人的思維與一般人的思維不一樣。商人眼裏不僅能看見利,而且還能通過資本運轉把利牢牢抓到手裏。晉商就是這樣一個善於讓錢生錢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