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第十三章:定鼎天下(六十三節)(96)(3 / 3)

易銘於南京得知陝西光複,自然發去嘉獎電令,對留守兩川的陳步明及駐軍陝西的蔣赤信、鄭可望大加褒獎。電令說,希望蔣赤信、鄭可望盡快平定陝西局勢,條件成熟時攻擊山西,配合東線作戰。

易銘還與三人約定,現天下未平,不宜都作封賞,蔣、鄭二人,因此沒有封侯。易銘再次明確,待天下一統之時,定將兌現承諾,再為封侯不遲。二人自是感激,又複電再表忠心。

在三線均大獲全勝之同時,李千秋、趙龍甲等,早與李淏成功彙合,在大秦開展東征北伐之際,李千秋與李淏聯軍,驅逐在朝清軍,繼而兵分兩路攻擊關東。大軍陸路直撲遼陽,由趙龍甲、李淏率領聯軍,經遼陽七日血戰,占領了遼陽,初步穩定後,趙龍甲、李淏迫不及待揮師北上,前去圍攻大清陪都盛京(沈陽)。

李千秋率領水師,先是占領了人煙稀少的遼東半島南端的旅順口,然後並未北上,而是出人意料地在葫蘆島登陸,不出半月便占領了錦州,將大清的咽喉通道遼西走廊一舉扼製住。

沈陽、遼陽、錦州被占的消息傳到北京,大清朝野上下,均大驚失色、惶恐萬分。

多爾袞也慌了神,他絕不會料到大秦軍隊來得這麼快,更絕難想到曾經橫掃天下的關外鐵騎會如此不堪一擊。從大秦沿江東下開始,這才幾個月時間,不但東南丟了,中原也丟了,甚至山西方向,據前方塘報說幾乎堅持不到這年冬天。

眼看已是金秋十月,多爾袞的心情卻如同地上飄落的黃葉,滿地淒涼。

他剛才接見了來自大秦的談判代表,不用說是在揚州那幾位,為首的是李侔、黃宗羲,另外還有王夫之。

原來這幾個本來在揚州和大清的代表無休止地耗時間、磨嘴皮子,談著談著大秦就沿江而下了,後來東南幾省也丟了,關外形勢也岌岌可危。再到後來,自己談判代表要不是撤得快,恐怕也一並叫北上的秦軍俘虜了去。據說大秦軍隊,其前鋒已到邯鄲一帶,照這樣下去,年底北京恐怕也不保。

前方曾經稟報多爾袞,說這幾人談判是假,拖時間是真,是不是幹脆給殺了。多爾袞未同意,他隻是叫撤退時把這幾個一道帶上,因為他內心明白,或許與大秦握手言和少不了這幾個從中斡旋。

果然如同他當初預料的一樣,天下形勢已到不堪收拾的地步,於是多爾袞前頭就接見了這幾位,懇請幾人派人稟報大秦大王,說多爾袞不敢與大秦作對,願與大秦握手言和,希望大秦能允許他退出關內,並願意世代為大秦藩屬等雲雲!

這幾個早就將多爾袞意見報與易銘,易銘在南京召集了朱信、秦任、錢虎乙等人會商,形成了如下條件:

一是順治必須昭告天下、立即遜位,取消清國號及年號,改稱金,其首腦改稱金王,改盛京為沈陽,為其首府。要求上表臣服大秦,各部立即就近向大秦投降。而朝鮮等,脫離其控製,允其獨立,外蒙允其獨立,內蒙並入大秦;

二是退出關內,奉還錦州以西原大明領土,滿人入關以來所掠奪的一切財富,不得帶走一草一木、一人一畜,就連滿族權貴討的漢人小老婆,也不能放過;

三是撤銷八旗建製,金國隻能保留數量不超過三萬人的軍隊,大秦派軍隊進駐其行政中心沈陽及遼陽等地;

四是如退出關內,多爾袞等滿人戰犯,可免於懲處。而原清廷漢人自上而下,一並交由大秦處置。至於洪承疇、範文程等大漢奸,由清廷鎖拿後交由大秦懲處;

五是遼東半島南部、庫頁等,交由大秦代為管理。

李侔、黃宗羲等,半月前將這意見,原原本本給多爾袞講了,多爾袞自然不能接受。他等了幾天,卻等到了洪承疇、多鐸被俘、江南清軍全軍覆沒的消息。

他內心驚駭,上朝討論了數天,廷議中,見群臣明顯分為兩派。主戰派雖然慷慨陳詞,卻明顯沒有底氣,主和派雖然言辭謹慎,意見卻逐漸占了上風。

這主和派說大清本就起勢於白山黑水,大秦允許以“金國”稱之,這條件還是不錯的。況乎關內曆來就不是滿人地盤,如今退回關外,也還有所得。

多爾袞聽了,深以為然,於是不再猶豫,他趕緊召集李侔等,說願意接受大秦條件,隻要求大秦不要再進攻沈陽。

李侔幾個趕緊將此情況,報與遠在南京的易銘,易銘電令李千秋、趙龍甲、李淏、吳三桂、蔣赤信、吳能奇等,暫停軍事行動,立即組成受降工作組,率軍進駐大同、保定、綏遠、北京、沈陽等地,並要求各部組建政工隊伍,迅速接管受降各地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