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第十五章:亂軍之際(七十五節)(110)(1 / 3)

第七十五節:若非壯士相成全,哪得娥眉匹馬還。

(110)

又過了一些天,這天深夜裏,有李岩帳下軍士來傳,說讓易銘等人,緊急趕往李岩處會商要務。

易銘趕到,見李岩處聚集了大小頭領幾十人,趙龍甲等,不出意外也在。原來李自成見吳三桂反複不定,領兵來犯,遂讓李岩等留守京師,他則統帥大軍,禦駕親征。

易銘心想:這不是出城趕往山海關,與吳三桂一片石大戰嗎?易銘本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同,畢竟曆史的車輪,本就要照著它原來的軌跡演進。隻是聽說李仲,也在出征將士之列,易銘於是就有不詳的預感,李仲此去,能不能全身而退?易銘知道,在隨後的那些場景中,李仲此人,就再也沒有出現過。

易銘敬佩李仲為人,明知道他此行凶多吉少,於是就再三挽留,希望李仲留下來。隻不過軍令如山,易銘強作挽留,又如何能留得下。李千秋見此情形,過來拍著易銘肩膀,兩人心知肚明,相視無語,對於即將發生的事情,知道無論怎麼做,也不能改變什麼。

果然如同曆史本應該呈現的那樣,形勢急轉直下,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與駐守山海關的吳三桂大戰,雙方戰至次日,吳軍漸漸不支。吳三桂情急之下,投降了多爾袞,兩軍聯手,擊潰義軍。

義軍主將劉宗敏也鏖戰負傷,於是即令撤退,義軍被清軍馬隊,追逐砍殺,損失慘重。逃回京城時,已不足四萬。二十九日,李自成在京稱帝,次日即退出京城,大軍即向山西退卻。

易銘所部千餘人,因管束得當,所以並不慌亂,他安排韓知禮、楊明義,去接李千秋及思沅、魏如是,所部亦與趙龍甲等彙合。他帶著李馬丁、周文秀及軍士數十人,趕到內城,遠遠見到劉宗敏堂皇府邸前,軍士進進出出,男女老少,正打點行裝,裝車啟運。隻是神情張皇、亂作一團,易銘一問,才知道正是劉宗敏汝侯府內管家仆從,得到前方消息,說汝侯負傷,準備收拾家眷財務撤離。

易銘心想:陳圓圓說過,自己當年救了她,她還當麵感謝過自己救命之恩,原來這事兒就是在今天啊!

正胡思亂想著,果然看見一群紅紅綠綠的女眷湧出來,其中一人,麵戴紗巾,被兩個侍女,強行拖拽著。此女不停掙紮,抓扯間,不防紗巾脫落,隨風而飄遠,等她轉過身來,易銘一見,正是風情萬種、傾國傾城的陳沅。

易銘一行數十人,見得陳沅真容,片刻間就被迷倒,所以隊伍之中,還起哄喝彩,什麼樣的舉動都有。

易銘指著陳圓圓,對周文秀和眾人吩咐道:“你們去,把那女子給老子搶過來。”

周文秀一雙大眼傻瞪著易銘,答道:“將軍,你瘋了!這可是汝侯家眷。”

易銘白了他一眼,說道:“還用你說,老子知道,汝侯前頭打仗身負重傷,這下子是不是死了都不知道,何況我搶的就是他家眷。這兵荒馬亂的,汝侯哪裏顧得上,快去。”

易銘嚴令催促,周文秀依舊不敢,好在還有李馬丁和手底下那幫不怕事的弟兄。

李馬丁不比周文秀,所以他什麼都敢做,隻見他大聲說道:“老子從來就看不慣劉宗敏這廝,他搶得,老子也搶得。他是都督,咱們這位也是征北將軍,和他娘的一般大。弟兄們聽著,給老子上……。”

李馬丁這一鼓動,隨行數十人頓時來勁,也不管易銘和這劉宗敏具體哪個官兒大,隻見他們蜂擁而上,推開阻攔的劉宗敏府內仆從,有幾個搶身過去,一把拽住陳沅,不分由說,拉著就走。

其實李馬丁哪裏會不知道,李自成以下武將,一品的稱為權將軍,這個劉宗敏就是。而二品稱為副權將軍,三品是製將軍,李岩的地位也就是個製將軍。而易銘這個征北將軍,說起來好聽,而實質上稱為果毅將軍,不過是個四品。

卻說這邊幾十個氣勢洶洶趕過去,周文秀連聲驚呼,意欲勸阻,隻是他一人勢單力薄,如何阻擋得了,還在捶手頓足嚎叫間,這人都早帶了過來。

那劉宗敏陣營,也有幾個膽大不怕事,強行過來理論,早被李馬丁等,一頓拳腳打得四散奔逃,鬼哭狼嚎、滿地找牙一般。

易銘叫身邊人給陳沅找了一匹馬騎著,就這樣帶著陳沅出了城南。李自成兵敗消息,早已世人皆知,所以易銘行軍沿途,秩序大亂,住戶大白天裏,也大門緊閉。對於義軍人馬,亦多有畏懼,唯恐避之不及。有軍士趁亂,強進民宅,殺人越貨,胡作非為,易銘讓隨行軍士,逮著幾個,就地殺了。

易銘在陳沅身邊,話沒有說上十句,已向南過了盧溝橋,再向南行不遠,有李岩所派信兵來催,說李岩及李千秋,已到固安縣境內。眼看天將晚,易銘一行千人,一陣疾馳,後來見大路邊有一小店,店裏老板小兒,早就人去樓空。

易銘覺得慌亂出城,此時已是人困馬乏,他叫住李馬丁、周文秀等,傳令軍隊就地歇息,自然幹糧和水充饑,他則帶著周文秀、李馬丁等十幾人進了小店小憩。陳沅隻得跟著易銘一行進去,易銘讓身邊兵士,遞了些幹糧給陳沅。陳沅也不客氣,伸手接過就吃,見易銘一雙眼睛就盯著她看,陳沅莞爾一笑,就問道:“將軍,你膽子好大呀!你就不怕你們都督找你的麻煩嗎?”

易銘聽她說話,感覺是天下第一大的享受,而陳沅擔心的,易銘真就沒有放在心裏。他感覺劉宗敏粗俗不堪,修養又差,隻生的膀大腰圓、孔武有力。他配這陳沅,確實牽強又寒磣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