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節:百口莫辯功臣死,心懷不軌興驚瀾。
(111)
迷迷糊糊沉睡了許久,易銘醒過來,他睜開雙眼,卻發現黑漆漆一片,不知身在何處。等得思維清楚了一些,方才明白,這時候是在晚上,這讓他大感驚異。又過了片刻,他發現了更令他感覺不妙的狀況,那就是這時候非但是晚上,恐怕季節也頗為要命。因陣陣寒風襲來,風聲蕭蕭,帶來的都是寒意,即便不是冬季,也怕是隻有北方深秋時節才有的天氣。
易銘內心惶惶,他四處看了看,發現自己身處荒野,前方地形一馬平川、橫無際涯。狂野之中,四周樹叢稀疏,但雜草叢生,不過已枯萎衰敗,寒風吹過,枯草響起一陣陣沙沙的聲音。他看了看遠處,有七八處暗淡燈光,如同夏日夜空星光一般微弱,以至於不知相距多遠。前方燈光三三兩兩聚集在一團,看樣子是一個不大的村子。除此之外,在這夜裏,四下地勢,易銘無法看得清晰。
易銘慌亂不已,不知何為之際,右邊方向,卻傳來一陣響亮的聲響,易銘尖著耳朵仔細聽了,這聲響分明是熟睡的鼾聲。
荒郊野外、四下無人,易銘被這聲響嚇得不輕。他壯膽喊了一聲:“誰,出來。”
那聲響依舊不停,易銘無奈,加大聲音又連著喊了兩聲,那邊方向傳來一個讓他再也熟悉不過的聲音,易銘聽那人歡喜說道:“皇上,你醒了?”說罷,又喊道:“蠻牛,快、快醒醒,咱們回來了。”
易銘聽聲音就知道此人正是韓知禮,另外還有楊明義在,這讓易銘大惑不解。自己這次並未帶上二人,怎麼會在這秋風瑟瑟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方見著這兩個?易銘又想了想,還是迷惑不已。
當然,這一次的穿越,又出了麻煩。筆者說過,我們得設想這個可能。
話說易銘和韓知禮、楊明義二人又彙集在一起,雖然什麼原因他不清楚,不過,好歹有二人在,易銘心裏踏實不少。他朝兩人處走過去,楊明義也醒了,叫著:“韓三,這是哪兒?怎麼黑燈瞎火的?”
韓知禮及楊明義也同樣迷惑不已,兩個翻身站起身,問易銘道:“皇上,這天都黑了,這裏是什麼地方呀?好像不是在京城呢?”
易銘正要想問兩人,不料這二人卻先反過來問他,聽得兩人稱他為皇上,易銘意識到事情有些不對,於是不答反問道:“韓三,你們剛才稱我什麼?皇上?”
韓知禮聽了,答道:“皇上,是啊!這回來就得要講規矩,難道微臣兩個還敢大逆不道稱皇上為大哥啊?”
易銘不知韓三所指回來這事兒意味著什麼,隻得又問道:“回來?從哪裏回來?你兩個快點給老子說清楚?”
韓知禮聽罷,仿佛吃驚不小,支支吾吾一會兒,卻說道:“皇上,您老又健忘了,您不是和微臣兩個從您那現代社會回到我大秦嗎?皇上難道又記不起了?”
易銘聽了,仍舊不知韓知禮再說什麼,但他明白,這其中有不少疑問,比如韓知禮說到了現代社會,易銘更為詫異,要知道,當初幾人動身之際,易銘卻不知為何隻身到了山西。思沅、秦會,竟不知去了哪裏。易銘想著,百思不得其解,末了卻意識到:難道這兩個已經去易銘時代造訪一回了……?
易銘想來想去,深知可能一時半會,他無法弄得明白,他決定等安頓下來,再作打算。冷風愈盛,易銘衣著還好,隻他拍著韓知禮、楊明義兩人肩膀時候,卻驚訝發覺二人衣著單薄,早已凍得瑟瑟發抖。
易銘一時無語,待眼睛適應了這黑暗的環境,周圍團轉,看得更加清晰了一些,指著前方燈光處,對兩人說道:“走,那邊問問去。”
三個人高一腳低一腳,雜草中好不容易尋得一條路,朝那亮光之處走近了,才發現這是一個隻有十來戶人家的小村子。打頭第一家,有院牆圍著,三人未到院門前,幾條惡狗越發叫得凶,正當前的院門處,一人已開了大門,朝這邊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