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第十七章:重掌乾坤(八十五節)(122)(1 / 3)

第八十五節:天下亂局尚未平,二吳呼應費精神。

(122)

秦任見了來人,就吩咐道:“情況如何?快報與皇上。”

那人跪在地上,神色慌張,上氣不接下氣說道:“稟皇上,東南、東北、西南前方回電……。”

易銘關切說道:“不要急,慢慢說。”

那人接著道:“東南吳中侯褚正烈將軍來電,說他已率軍殺了錢虎乙,穩定了東南局勢,又通電全國,擁護皇上重登大位、再造大秦、鏟除亂黨……。”

眾人聽了,都興奮不已,易銘連聲說:“好好好!”

原來東南江南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都在錢虎乙控製之下。褚正烈等大秦舊臣,知道了易銘發動政變、重掌乾坤的消息,因此不等錢虎乙有所動作,他聯係信得過的軍官,采取決絕手段,激起兵變,攻殺了錢虎乙,迅速平定了東南半壁。所以難怪易銘等人喜形於色了,隻是易銘心情激動之餘,還是覺得可惜了錢虎乙。

那人又報告道:“南平侯鄭成功、威遠侯雲中飛、彰義侯劉國軒等將軍等也來電祝賀,說不日將北上叩見陛下……。”

易銘更是興奮,隻是轉而問道:“東北如何?有沒有消息報來?吳三桂呢?這廝反應如何?”

那人答道:“成興侯陳步明將軍密電,說吳能奇抗命不遵,看樣子已是鐵了心要造反,陳將軍說他會相機行事……。”

易銘等聽了都急了,這吳能奇坐擁東北,麾下近五十萬大軍,要是他造起反來,事情就麻煩了。

吳能奇可不是等閑之輩,放眼大秦,能和他一較高下的帥才可沒有幾個。

易銘看了看眼前眾人,秦任、蔣赤信、衛好才、顧炎武、韓知禮等,甚或陳步明、王定國、孫象丙、李馬丁、褚正烈,感覺都不是吳能奇的對手,用兵征戰,戰場決勝,似乎還差得很遠。

易銘見幾人麵麵相覷,聽聞吳能奇不遵王令、意欲造反,都被嚇著了。他想了半天,心裏仍舊沒主意,隻得又問道:“你們說:眼下怎麼辦?他要是反了,這仗怎麼打?我大秦有多少軍隊?打不打得過?”

幾個人沒有主意,隻韓知禮道:“皇上,是不是要連夜召開緊急會議商議對策?”

易銘隻得說:“好!你快去安排,至於什麼人參加,你自己看著辦。”

韓知禮聽了,怔了片刻,想不到這麼大的事情,安排叫他做。隻是他不敢推卻,隻得答:“是!”就風風火火告退安排去了。

易銘見他走遠,又問跪在地上那廝道:“吳三桂什麼情況?快說!”

那地下跪著之人,此時顧不得腰酸腿疼、四肢麻木,答了一聲:“是!”又稟告道:“吳三桂也拒不奉召,說皇上如顧念往日情分,他同意去帝號,但要皇上答應他永為西南之主,並要挾皇上正式封他為周王,不然、不然……。”這廝不敢說下去。

易銘急問道:“老子被你急得半死,不然什麼?不然他要造反?”

那人答:“是!”又稟告道:“吳三桂說要興百萬雄兵,打進北京,滅、滅了大秦……。”

易銘生氣罵道:“媽的!他口氣不小。”但罵倒是罵了,這吳三桂也著實不好對付,易銘想到:要是西南東北,同時鬧將起來,這天下誰執牛耳,鹿死誰手、尚難預料。

易銘問秦任幾個道:“他手底下都有哪些人?郭雲龍?馬寶?王屏藩?胡國柱?方光琛呢?方光琛抓到沒有?”

秦任一聽就傻了眼,因為他還未來得及報告的就是方光琛,自早上事變,其他亂黨都幾乎一網打盡,就隻有方光琛碰巧未上朝。可能泄露了消息,這方光琛居然留下一家老小,他自個兒跑掉了,城裏關門收查大半天,連人影都沒有見到。所以秦任以為,方光琛身在大秦,而其心思無疑在千裏之外的吳三桂那裏,看來吳琦玉也給他忽悠了。

秦任如是想,易銘同樣何曾不是。方光琛從來自視甚高,往往自比諸葛孔明、管仲夷吾。自大秦立國,易銘對他素來不甚器重,所以方光琛有意見。好不容易易銘一走,他在琦玉這裏,反而得到重用、位及台閣,琦玉一倒台,方光琛自然前途暗淡,所以易銘斷定方光琛肯定是投靠吳三桂去了。

想到方光琛,易銘又對琦玉用人感到難以理喻,這家夥明顯是吳三桂安插在朝廷裏的耳目,吳琦玉連這個都未曾料到。想到這裏,易銘不禁搖了搖頭,心情頗為沉重。

禦前軍事會議在乾清宮召開,除了前頭琦玉通知來京開會的上百重要將領,還有大秦各級重要官員,當然,周文秀、楊明義、趙元成、蘇飛虎、奚大才、範宏誌、彭良臣、郎佑君、魯尚義等功臣,均赫然在列。

會議一直開到晚上十來點鍾仍未結束,這種疲勞戰術搞得易銘咬牙切齒痛恨不已,要不是事關大計,他早就拂袖而去了。

原因在於與會文武百官,對於如何處理吳能奇、吳三桂二吳的對策,表麵上積極建言獻策,你方說罷我登場。然而眾說紛紜、場麵熱鬧,但好計良謀、措施手段,卻是乏善可陳。議了幾個小時,依舊久議不決,易銘無奈,傳旨禦膳房安排大宴,準備宵了夜繼續開會。

後來百餘人抓緊吃了點東西,又振作精神,再來爭吵,易銘早已煩透,舉目看了看,隻見韓知禮精神矍鑠,倒還精神抖擻樣子,隻楊明義坐著幾乎打起了瞌睡。易銘亦哈欠連連,後來實在受不了,向韓知禮使了眼神,讓他過來。韓知禮走過來,尚未來得及問,易銘對他小聲說道:“韓三,你來主持廷議,老子先走了。”說罷,不等韓知禮說什麼,自個兒離開大位就要走。韓知禮無奈,轉身向眾臣說道:“各位,肅靜肅靜,皇上昨晚殫精竭慮、徹夜未眠,今日又起了個大早,整日幸苦,未曾小憩片刻,此時深感疲倦。我等作臣子的,應當多為皇上分憂,所以列位臣工,當恭送皇上回寢宮歇息,方才所議大事,我等議定了,恭請皇上聖裁就是。”

眾人聽罷,恍然大悟,原來吵吵鬧鬧,耽擱了皇帝休息,於是一如韓知禮,就跪下,整齊說著:“臣等恭送皇上回宮。”

易銘心裏大為滿意,說道:“好好好,你們先議著,也不要搞得太晚了,今日形不成一致意見,明天又再來,此等大事兒,又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說完,抬腿就走,臨出大殿前,回頭看了一眼韓知禮,心裏想:“你這小子還真不錯,以後這些事情,老子以後就都交給你辦”。他丟下眾臣,楊明義及幾個禁軍侍衛陪著,一路疾行,回到養心殿,頭不梳臉不洗腳不泡,翻身上床,未及一會兒,自然睡著了。

他這樣一走不要緊,乾清宮內一時熱鬧非凡,裏頭分為四五派,有主戰派、言和派、折中派,還有一群可稱之為沒有主意派。那些出怪主意、想歪腦筋、餿點子、亂點炮、獻昏招的,可一概歸結為突發奇想派。甚至有人出的主意荒唐至極,幼稚近乎白癡,有人稱之為異想天開派。

韓知禮眼見這會是開不下去了,隻好草草散場,眾人鬧哄哄走了,韓知禮想了一陣,卻意識到自己忙了一天,家也沒回,不過,想到如玉,韓知禮有家也不想回了。隻這會兒無甚去處,他隻好叫住秦任,出宮一起趕往秦任府邸而去。

次日一早,易銘自床上賴著不起,太監宮女,屋外站了一大排,但無人敢叫他。楊明義和那幾個侍衛頭一晚未敢離開半步,就在易銘居室外靠著牆根,將就歇了一晚。終於養足精神,見皇上還在安睡,幾個猶豫許久,無奈之下,楊明義隻好壯著膽子,叫了易銘數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