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節:忍辱負重仿程嬰,大義救孤事竟成。
(123)
韓知禮召集秦任等內閣中樞,安排完易銘吩咐的那些軍國大事,起草了賜封吳三桂周王詔令,告喻天下。又密令蒙古諸王、鄭成功、雲中飛、褚正烈等,還加派人手前往東北,暗中聯絡陳步明依計而行。
等這幾件事辦完,他去牢中提了夏荷,又安排人前往朱信府邸,傳朱信覲見。他自己帶著夏荷、楊明義、秦任,趕到宮裏,問了幾個太監,得知易銘在怡晴所居長樂宮。
韓知禮聽得易銘所處之地,心裏頓時就有不祥預感,韓知禮以為:皇上駕臨長樂宮,那是怡晴生前所住,而怡晴懸梁自盡,也是在那兒死的。這幾天皇上心情不好,喜怒無常,這下子到了傷心地,舊地重遊,觸景生情,要見了夏荷,還不咬牙切齒、大發雷霆啊!於是又以為:照此看來,夏荷恐怕大難難逃,楊明義也恐怕前途凶險。他擔心起來,就心頭一緊,看了看押著的夏荷和垂頭喪氣的楊明義,歎氣連連又搖了搖頭……。
易銘在長樂宮正殿端坐,身旁除了秦草,還有太監七八個,宮女十來人。易銘喝著茶,把玩著魔方,半天湊不齊一麵,這是他從楊明義那兒要來的,聽楊明義說,這是從易銘現代社會帶過來的少數幾樣稀罕東西。
他單挑長樂宮親自審訊夏荷,除了想弄明白夏荷從中都做了哪些傷天害理的事,更重要的,是想了解怡晴和幻生是怎麼死的?吳琦玉都對她和幻生做了什麼?鑒於前幾天政務繁忙,對吳琦玉審訊也還沒有結束,他難以抽出時間精力,關注怡晴之事,好不容易其他爛事處理得差不多了,他這才想起來此事。
韓知禮幾人進了正殿,不出意外地行了大禮,易銘叫了平身,卻隻有韓知禮、秦任站了起來。楊明義自覺有罪,不敢起身,就陪夏荷依舊跪著。易銘見狀,也不勉強,隻一對怒目,看著夏荷。
夏荷雖然從牢裏出來,也換了一身幹淨一點的衣服,但臉上傷痕卻暴露無遺,原來臃腫的身材也消瘦了不少,所以麵容憔悴,精神萎靡。
夏荷跪了一會,見易銘一言不發就盯著她看,這婦人大起膽子,偷偷抬頭看了易銘一眼,確信端坐麵前之人,正是大秦皇帝無疑。隨後,這婦人竟哭泣起來,開始時身體顫巍巍地抽搐,隨後,情緒失控,竟哭出聲來。
楊明義聽得厭煩,看了一眼易銘,見易銘臉色不好,他心裏也七上八下,不知道怎麼辦,於是側眼看著夏荷,嗬斥道:“閉嘴!哭什麼?你還知道哭,瞧你幹的好事。”
易銘見她眾人麵前哭哭啼啼,有失體統,本想嗬斥她兩句,而楊明義替他出麵製止了,易銘隻好一言不發,看著夏荷。想到以前日子,夏荷和春蘭、秋菊、冬梅幾個醜丫頭,雖然和琦玉走得近,但對他易銘從無異心,忠心侍主、任勞任怨,幾年時間始終如一。所以易銘以為:這裏頭或許有隱情。如此過了許久,易銘方才問道:“事到如今,你還有何話說?快說,吳琦玉和你是怎樣害死淑妃的?”
夏荷聽了,止住哭泣,卻一時不回答,楊明義早就按捺不住,吼道:“你這婆娘,皇上問你話呢!你倒是說呀!”這廝急的不行,看樣子要不是在易銘等人麵前,他恨不得拳頭耳巴子,統統打過去。
夏荷依舊猶豫,一言不發,隻呆呆看著易銘,易銘火了,又說道:“其實朕沒有必要見你,你做的那些事,他們早就查清楚了。自古殺人償命,你害死淑妃和幻生,罪有應得、死有餘辜,你還想說什麼?我聽說幻生是你親手下毒害死的,你還逼怡晴自盡,是不是?人證物證俱在,難道你想抵賴?”
夏荷這會卻不哭泣了,隻見她大膽看著易銘,對易銘說道:“皇上,皇上一定要聽奴婢講啊!奴婢想要皇上屏退左右,不然奴婢死也不說……。”
楊明義喝道:“你敢……。”
易銘見她舉止反常,言語之間,似有玄機,於是向自己身邊那些太監宮女,隻一努嘴,這些宮女太監,豈不懂得,慌忙退下,秦草看了易銘一眼,心領神會,也退下了,出門之際,不忘關了正殿大門。
韓知禮、秦任,剛想抬腿也退下,隻是看了一眼易銘,又想了想,終究還是原地站著,大殿之內,就剩下這幾人。易銘說道:“這幾個不是外人吧?我倒要聽聽你怎麼說?”
夏荷見殿內隻剩易銘、楊明義、秦任及韓知禮四人,她點了點頭,卻說道:“皇上,奴婢恭喜皇上,幻生太子他沒有死,他還活著……。”
易銘等人萬萬想不到她居然說出這麼一句話來,驚訝之餘,盡皆不信。
難怪易銘驚訝,幻生之死,天下皆知,且已安葬在自己位於京東的“長陵”一側,寰宇之內,誰人不知。於是問道:“什麼?你是說幻生還活著?你可不要以為死在臨頭就信口雌黃,那麼多人親眼所見,難道有假?”
韓知禮、秦任也不信,張嘴結舌,說不出話,見易銘問了,這二人各將眼光,死死盯著夏荷。楊明義分別將幾人看看,也猶自不信。
夏荷不等易銘多問,自回答道:“稟皇上,此事千真萬確,奴婢如果敢欺君罔上,情願被千刀萬剮,永世不得超生。知曉此事的,除了奴婢,還有幾人知情,不過現在隻剩一個還在,其他的都叫奴婢處死了……。”
易銘還是不相信,他冷冷問道:“誰?”
夏荷答道:“奴婢絕無妄言,還有朱信朱大人知情。”
夏荷這麼一說,易銘及其餘三人,頗感意外,其實無所謂信不信,因朱信尚在,叫來一問,不就水落石出了嗎?所以易銘對韓知禮道:“我叫你把朱信傳來,你去辦沒有?”
韓知禮聽罷,眼睛卻望了望大殿外麵,慌忙回答道:“皇上,我已安排人手去傳皇上口喻:就是抬也要抬進宮來,想來很快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