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也來說說評職稱(2 / 2)

一個大師比不上一個副局長,這種“中國特色”的話,我們說了多少年啦?有什麼用?死心塌地的官本位,誰能撼得動官僚階層的既得利益!

評職稱其實也是一種官本位的物化,因為它跟工資、待遇、住房、公積金以及社會地位、學術評價、臉上有光無光、混好沒混好等等都緊密相連呢。說它是沒當官的白丁知識分子的身家性命也行。可是在當下,官員們擁有了官位和級別,也一定不會放過職稱這張榮譽牌牌……我聽說一單位有一貪心官員,但凡榮譽無所不要,連“計生模範”都要歸入囊中,諸位別笑,這是真事。

所以呢,白丁的知識分子,要想評上正高,難! 各單位都難,差不多已成為現代神話。當然,除非你有本事,有財力,有魄力,還要有比城牆拐彎還厚的臉皮和不怕千夫所指的心理素質。對一般人來說是過不去的火焰山,對你來說還是小菜一碟,如魚得水哇。

不好意思揭露黑暗,也不好意思地自我標榜一回: 像我這樣被虛飾為“單位名片”的人,評個正高千難萬難的。可是也有玩一樣容易的,三十多歲,請客吃飯送禮,就把評委們繞糊塗了,第一次申報就當選了; 還有走官路的,上級大官一開口,誰敢不聽,頭上還頂著烏紗哪。凡此種種,各單位都不少見,不一而足!

不過呢,現在社會也極大地進步了,比起我開頭說的社科院那位鬱悶病了的先生,現在是很少再有人如此嘔心瀝血地鑽牛角尖了。當你看到連報紙都念不利索的鄰居王五也拿著“教授”的名片到處發送時,你不樂得前仰後合,連連自嘲道:“別傻子了,現在誰還拿職稱當回事?”

這樣的職稱,不要也罷!

這樣走形式的評職稱,不評也罷!

最後想說的是,抬望眼,窗外剛才是雨猛風狂,雷聲大作。現在須臾之間,卻已是雨過天晴,太陽微笑。希望之光閃耀,各有關方麵還是在積極想辦法修理弊端,彌補漏洞。比如我們現在正在進行的大討論; 再比如,我們單位的職稱評審也已改革兩年了,將沒有官位的白丁正高也都納入評委名單,實行現場抓鬮以盡量杜絕請客送禮; 還比如,某些新聞單位自行停止了評職稱,代之以崗位聘用製……總之,在積極(或被推動地)發揮著各種聰明才智,設計著各種高明辦法,人心所向啊。

五千年的積習,五千年的弊端,幾千萬人的管理和評價,牽扯到各方麵的利益,一朝就全改掉,做夢吧。

還有一句不能不說的話: 《職稱評審,非改不可了》一文的大部分觀點,我都同意,但也有非常不同意的。比如說“職稱評審逼人造假”,從手心手背的另一麵來說,似乎有為造假者開脫之嫌。我堅決認為,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也不能抄襲和造假,這是一個清白知識分子的底線——既然我們沒有官位沒有地位沒有名譽沒有待遇沒有現世報的一切享受,隻剩下了這個“清白”,那麼,就讓我們把“清白”堅持到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