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也來說說評職稱(1 / 2)

文化觀察

作者:韓小蕙

評職稱其實也是一種官本位的物化,因為它跟工資、待遇、住房、公積金以及社會地位、學術評價、臉上有光無光、混好沒混好等等都緊密相連呢。

我願意來參加《北京文學》發起的這場“職稱問題討論”,是因為中國社會改革已經走到今天,萬事萬物局麵都已是“病樹前頭萬木春”了,可是這萬荒唐萬破綻的“職稱評定”卻還洋洋得意地橫亙在我們麵前,桎梏著一代又一代知識分子的心靈!

記得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吧,有一天我看到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的一位先生,嚇了一大跳。僅僅一個多月不見,他突然瘦得脫了形,渾身上下細了兩三圈不說,更可怕的是,人的精氣神兒都被抽幹了,仿佛整個兒一行屍走肉(不帶貶意的)似的! 我悄悄問了別人才知道,他是因為正高落選,不由覺得驚心動魄——原來,一個職稱竟能把人折磨成如此鬼樣! 不過,我也深深同情他,我知道他正直、純真、善良,不會吹牛拍馬,所以一直沒當上官,如今,連最後一道心理防線——學術職稱也不給他,那不足以說明他人生的大失敗嗎?

後來就聽說他病了。讀者諸君,你可以指責他軟弱、心不寬、計較等等,可當時,評職稱還是一件相當相當嚴肅的大事,為此,全國各地還很死過一些人呢。所以如果讓我說的話,這也是一把傷人的軟刀子啊!

當然,你也可以足夠堅強,或者把自己裝扮得足夠堅強,那你就萬幸能少受傷害。比如說我自己,人生定位比較準確,從來都是把本職工作全力做好之後,腦子裏琢磨的就是讀書寫作和父母女兒了。至於官位、級別、名譽、地位什麼的,給我當然好,不給,也實在沒心思、沒工夫、沒能力去跟領導泡。所以說出來不怕讀者諸君笑話,我的評上副高,是單位裏“七八級”具有申報資格的最後一個,給甩到“七九級”裏麵評的,幸虧我心理素質比較好,不然我不也得形亦銷哉骨亦立了哈!

後來申評正高就更是上了蜀道。曾有好心同事提醒我:“小蕙你也不能老是工作和寫作,平時得拿出時間和大家多聊聊天呀。”我非常非常感謝他的知心話,可最終還是沒有那樣去做,倒不是我多麼視名譽於浮雲,而是覺得太……虛假了吧?而且,要是五年、十年都評不上呢,那我不就把五年十年的大好時光都搭進去了,不值,不值啊。最後的審判結果,還好,第三個年頭上,搭了榮獲“韜奮新聞獎”的順風車,評上了。

哎呀你不知道,幸虧評上了,評上了就有了副局級待遇,後來我們單位出售中直機關經濟適用房,我就拿到了三居——把我慶幸的呀直後怕,不然你說我年過半百,還得自個兒每月背房貸,還不得把我壓死?就這,還晚了呢,醫療藍本沒拿上,從某年某月開始,國家已經嚴格規定,無論您是什麼國際知名的大師還是國內著名的專家,無論您為國家為人民作出了什麼驚天大貢獻,隻要您沒有副局級官員位,對不起,醫療綠卡呀,堅決不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