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寫作
作者:李培禹
2010年4月7日下午,我給韓曉征打電話,本想約她為我們副刊的“人物版”寫篇稿子,不想她禮貌地打斷我,說:“李哥哥,我正要給您打電話呢……我父親,今天淩晨去世了……”就這樣,我無意中成了最早知道韓少華老師去世這一噩耗的人之一,也因此最早承受著痛失我師的悲痛。
心裏難受,下午的工作根本幹不下去了,職業的本能提醒我,著名作家韓少華辭世的消息應該見報,因為他不僅是我一個人的老師,他培養的文學作者該有多少啊!況且,他是我們北京日報、北京晚報的主要作者之一。近幾年,大病初愈後,半身不遂的他堅持用左手給我們寫了不少作品,受到讀者好評。就在去年10月,他還高興地擔任了北京日報“我從天安門前走過”文學作品征文的評委。我想,把這訃告式的消息發在韓老師生前格外喜愛的日報、晚報上,既是代他向他始終熱愛著的讀者朋友作一告別;也是我通過我供職的報紙,代萬千讀者為敬愛的韓少華先生送行。
30年的新聞工作經曆,我不知寫過多少篇消息,而此刻,我竟呆呆地不知該如何下筆。我要求自己冷靜下來,我懂得新聞報道不應夾雜個人情感,於是先寫下了標題“著名散文家韓少華去世”。由於非常熟悉他,我平靜地寫出了導語和主要生平部分:
著名作家韓少華於4月7日淩晨因肺心病去世,享年76歲。
韓少華以散文著稱,1961年在人民日報發表並引起文壇關注的散文《序曲》,是其成名作。新時期以來,創作以散文為主,兼及報告文學和小說。報告文學曾連獲全國第一、二屆優秀報告文學一等獎。還曾獲得散文、兒童文學、小說和諷刺小品等多項創作獎。出版有《韓少華散文選》《暖情》《碧水悠悠》《遛彎兒》《萬春亭遠眺》等。2009年9月,中國作協表彰從事文學創作60年的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韓少華獲此殊榮。此外,因多篇作品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和多年在北京二中、北京教育學院執教和教研成績斐然,韓先生被公認為中學語文教學的一代名師。
寫完以上文字,我的心再也難以平靜,和韓老師相識、相知,得益於他的一幕幕往事,潮水般湧進我的腦海……
得以認識韓少華老師,全憑我自己的刻苦努力。那還是上世紀70年代的事。1971年,我在北京二中初中畢業。這時,北京市恢複了高中,我的初中班主任老師賈作人費盡心力讓我上了高中。偏愛我的賈老師,特意把我“交”給了教高中語文的趙慶培老師。在二中這樣一所名校,我又遇到了賈作人、趙慶培這樣的高師、嚴師,很感慶幸。但我發現,在二位優秀語文老師的眼中,竟還有一位令他們敬重的語文教學名師,他,就是當時已調離二中的著名作家韓少華。記得是高一學期的時候,我的作文《晚霞》被選入了東城區教育局編的《中學生作文選》。這已是我的習作第二次入選印成鉛字,趙老師很高興,下課後他對我說:“現在,可以讓你見韓少華老師了。你晚上到我家來吧,我約了韓少華。”作為對我的一種獎勵,這天晚上我認識了少華老師。
我的“認識”,不知給當時已很忙的韓老師又添了多少忙!每完成一篇習作,我都想聽到他的指教,我的“足跡”追隨著他從西石槽胡同的小平房,到安外興化路的新樓房,每次推開房門,都能聽到韓老師那親切的招呼聲,我甚至多次吃過韓老師親手下廚做的飯菜。高中畢業後到郊區插隊堅持寫作、恢複高考後上大學不斷發表作品、分配到報社當記者做編輯至今,一算,近40年啊,從韓老師身上獲得了多少教益啊!我知道,我隻是他成百上千學生中的一個,他的不少學生都已是知名作家、學者,有的甚至成就斐然。韓老師的一生,是寫作、教書俱佳的一生,他灑在許許多多學生身上的心血,我的消息中不能不寫,但又隻能簡略,一筆帶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