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少華無論創作旺期還是患病以後,始終熱心扶植文學後人。1991年他赴外地為文學青年講課途中病倒,後用左手逐漸恢複寫作,今年1月剛發表了散文《我和袁鷹先生》。
接著,我控製著自己的感情寫道:
近日陰冷的天氣中他感到不適,曾到天壇醫院救治。4月7日早晨6點,在床邊守候一夜的妻子再一次呼喚他的時候,卻沒有了回應——他在睡夢中安詳地走了。
我不知該怎樣往下寫了,一篇新聞字數不能太多,否則版麵安排上會有困難。如何用最簡短、最準確的語言來概括、評價他的文學人生,我在思索,反複推敲著……可能朋友們很難相信,我已在電腦前坐到淩晨了!這時,像是老天助我,韓老師的生前好友、著名作家劉恒的短信,發到了我的手機上。他寫道:“獨居山中,淩晨醒來驚悉韓少華先生辭世……我寫了幾句……”這幾句,準確、凝練地表達了他作為北京作家協會主席,對韓少華文學成就與人格魅力的高度評價,也充溢著他對北京文壇失去一位好作家、好朋友的哀悼之情。我把劉恒的短信內容,編寫進稿件中:
驚悉他辭世的消息,著名作家、北京作家協會主席劉恒說:“韓公是淡泊而瀟灑的人,文章漂亮之至,恰如其貌。人品也好,既與人為善又與世無爭,是個優雅而純粹的文人。此去黃泉,我們祝他路順,並將永記他寧靜的背影。
至此,一篇消息基本完成了。我卻覺得有些話如哽在喉,一種永遠失去恩師的悲痛襲上心頭,沒有能宣泄表達出來。看看表,已是早上八點多鍾了,當天的晚報已開始定稿拚版了。我把這篇稿件通過郵件發給了北京晚報文化部主任王曉陽。同時,給她發了短信,提醒她及時查看這篇稿件,盡可能當天安排。真得感謝曉陽,很快,她把電話打了過來,說:“馬上安排,放心。”她非常理解地又說:“你還能補充點東西嗎?可以多寫點。不過要快!我讓編輯等著……”於是我很快補充了這樣一段文字:
昨天,他的女兒、作家韓曉征說:“父親是在家裏睡過去的,很安詳。沒有留下遺言。我和母親不斷接到深情悼念的短信、電話,人們引用父親文章裏的句子,稱讚他溫婉多彩的文學人生‘就像積蓄了一夜的露珠在晨光中閃爍’。沒想到他有那麼多的作家朋友、學生都因他的離去而悲痛,父親可以安息了。”
韓少華老師可以安息了,細心的讀者不難感悟到,我是通過客觀敘述——曉征的話,充分表述了我自己對韓少華老師的深厚感情!
4月8日下午,《著名作家韓少華去世》的消息在北京晚報刊出,立即被多家網站轉發。4月9日,北京日報也發出了這篇消息,還配發了一張韓少華老師晚年瀟灑、儒雅的照片。
9日這天一早,我和趙慶培、滿穎夫婦一起趕往東郊殯儀館,向韓老師作最後的告別。我見到許多人是手裏拿著登載那篇消息的日報、晚報而來的。
擺滿了花圈、挽聯的告別大廳裏,哀樂低回。我看到中國作協、北京作協、北京日報社、中國教育報社等單位和陳建功、史鐵生、劉恒、劉慶邦等眾多作家好友,都送來了花圈。我排在長長的告別隊列裏,邁著沉重的腳步走向韓老師,我含著淚水向恩師三鞠躬,心裏默默地告慰他:韓老師,您安息吧!
責任編輯 師力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