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京文學》引領我重返創作(1 / 2)

《北京文學》60年

作者:武建華

我與《北京文學》結緣,純屬偶然。

《北京文學》引領我重新愛上了文學,讓我重新拿起了文學創作的筆。

那是2006年九十月份,我突然接到了《北京文學》編輯部寄來的兩本《北京文學》期刊。後來知道,這是《北京文學》開展的向省作協會員免費贈送《北京文學》的活動。我當時正請假在家養病。收到這兩本雜誌後,我認真地拜讀了,覺得《北京文學》(精彩閱讀)從封麵設計到專欄開設,都很獨特,尤其是發表的作品,篇篇好看,篇篇精彩。閱讀著這些純淨的文學作品,不知不覺中,喚起了我對文學的重新愛好!重新點燃了我的創作欲望!自此,我開始做兩件事:第一是訂閱《北京文學》。同時,我還向周邊的文學愛好者和縣裏的新聞通訊員推薦這本雜誌。第二是利用業餘時間重新創作文學作品。我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人。20多年前,我在縣一職高任語文教學,對文學十分愛好,經常練筆。1988、1989年曾在《莽原》《中國青年報》《河南日報》《躬耕》等報刊發表過少量詩、散文、小說等作品。但從1989年4月調入縣委宣傳部工作後,一直從事新聞、外宣工作,由於平時工作任務繁重,思想壓力大,慢慢地對文學的愛好淡化了,閱讀文學作品的時間也少了,寫得也就更少了。盡管在新聞事業上取得了一定成績,21年來,共在國內外各類新聞媒體上發表了2000多件新聞作品,並有近百件新聞作品榮獲市以上獎,但對此我並沒有幾多的成就感,整日處在工作的緊張和壓力之中,有10多年幹脆停止了純文學創作。從接觸到《北京文學》開始,我就利用工作之餘,恢複文學創作,並開始發表文學作品。2008年9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一本文學作品集《天鏡》。我的《天鏡》《序言(自序)》題目是《純淨的你,喚起我的重愛》,就是講述《北京文學》如何引領我重返文學創作之路的過程的。3年多來,我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小說作品,共在《詩刊》《北京文學》《拉薩晚報》、台灣《中原文獻》《通遼日報》《南陽日報》《躬耕》等報刊發表詩歌、散文作品近百篇,8次榮獲全國性文學征文大賽獎勵,14件詩歌、散文作品入選年度選本。

我通過近年來的投稿實踐,深切感到:《北京文學》是我從事文學創作以來,所遇到的最關注自然來稿、最關注培養作者、最關注未名作品的文學刊物之一!這與編輯們的辛勤努力,不放棄每一個作者、不放棄每一篇作品的負責態度和極大的熱情是分不開的。我接觸《北京文學》的第一位編輯是白連春,我們盡管沒見過麵,隻是電話聯係,但他對我這個未曾謀麵的未名作者是十分熱情的,並能在交流中指導我寫作,盡管他沒有發表我的作品,但我對他的印象極好極深刻。我接觸《北京文學》的第二位編輯是師力斌。那是2009年5月中旬,我的組詩《大地繭光》榮獲了中國散文學會組織的第二屆“新視野”杯全國文學作品大賽二等獎,我去北京參加頒獎會和筆會之後,又到協和醫院看病期間,擠出一個下午,帶著一遝10多篇詩歌、散文作品,去到前門西大街的《北京文學》編輯部。見到了一位編輯,他熱情地接待了我,並把稿子留下,對我說:“我這段時間將手下的緊活忙完之後,會認真看你的作品,我叫師力斌。”回到家裏就耐心等待。過一段時間的一天上午,我打電話給師編輯,巧的是,師老師說他正在看著我的作品,讓我下午打電話過去問情況,我對此很高興。到了下午,我沒有打電話,心想,師編輯那麼忙,不必追得那麼緊,給他更多的時間,幹脆明天再與他聯係。到第二天下午,我才打電話過去,師老師說:“昨天—下午我一直等著你的電話呢!你的散文《天鏡》和詩歌《蒲公英》我準備推薦發表。”又過了一段時間,我突然接到了師編輯的電話,他說“你的《天鏡》已通過了編審,請耐心等待發表。”我這時高興極了。這是我在《北京文學》上發表的第一篇作品!今年4月初的一天,《北京文學》劉紅打來電話要散文《天鏡》電子版並通知我說“今年第5期定發你的散文《天鏡》”。我在電話裏對她說:“請將第5期《北京文學》加印10份,我要購買,資金從稿費中扣除。我會將這本刊物發給縣裏幾個要好的文學作者和有關領導,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本文學刊物。”前兩天,我收到了編輯部寄來的兩本第5期《北京文學》(這是免費寄給發表作品的作者的),也收到了我購買的那10本和我訂閱的那一本,我已有13本第5期《北京文學》了,我為此很高興。我將把它們發放給文友們,讓更多的人閱讀到這本精品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