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閉嘴才是最大的悲劇(1 / 1)

——讀朱曉軍《叫板足壇腐敗的體育局長》

紙上交流

作者:張新安

悲劇。

我腦子裏蹦出這兩個字。

這是我讀完朱曉軍的報告文學《叫板足壇腐敗的體育局長》後的本能的反應。

龔建平的悲劇嗎?陳培德的悲劇嗎?中國足球的悲劇嗎?抑或是各種腐敗造成的悲劇?說得更嚴重點應該是國人國民性的悲劇。

龔建平的悲劇是因為他的膽小怕事、他的天真以及他的良心未泯。他就是那位主動退回贓款的裁判。2002年全世界的國際裁判才400人,而龔建平是其中之一,可見他是中國乃至世界裁判中的驕子。然而就在這一年的4月,這位驕子獲刑入獄了。得知龔建平獲刑,母親昏厥在地,被送醫院急救;父親患中風,隨之去世,家破人亡;龔建平自己也於2004年7月在服刑期間病逝,年僅44歲。對於龔建平個人及其家庭來說應該算是莫大的悲劇。

陳培德就不算悲劇?有報稱他是官場遊戲下的悲劇人物,因為在一般人眼裏,對於一個北京大學畢業的驕子,走上官場後幾乎可以升到副省級的他,卻放棄了一個個機會,卻要拚在一個刮著旋風的體壇較真,別人的官是越做越大,而他的官是越做越小。不僅如此,還要讓家人都跟著他提心吊膽。然而他沒有在乎官職的大小,他多麼願意用自己的悲劇換取中國足球事業的幹淨啊!然而天不遂人願,打黑的結果不遂人願。陳培德說:龔建平決不該是第一個,更不該是唯一受到法律製裁的問題裁判!判了龔建平還不如不判。直到九年後(2010年1月17日)在又一陣打黑浪潮席卷過來的時候,才等來中國足協副主席南勇等人落網的消息,比八年抗戰還久,即使這樣,也隻是掩人耳目,舍卒保帥的結果。陳培德說,還有更大的“大鯊魚”漏網了。那麼陳培德的打黑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算不算悲劇?當然這不是陳培德個人的悲劇,而是中國足球界的悲劇,是中國執法者的悲劇。

朱曉軍文中說:“9年前,中國錯過了一次拯救足球的機會,在中國,腐敗何止於足壇?何止於體育,哪個行業沒有南勇這號人物?”耽誤9年,中國足球受到何等的影響,可想而知!也難怪國人說:“想勞累,去旅遊;要生氣,看足球。”看來足球著實讓國人失望了。讓國人失望,應該是足球界最大的悲劇。

那麼國家是拿什麼代價買來了國人的失望的呢?辦一個全運會2000億,每年10000億元的非法賭球資金流向國外。好,姑且不論國家花了多少錢,就論足球的腐敗和落後的狀態給我們大國形象造成怎樣的國際影響。《德國之聲》說:“中國職業足球在世界上沒有什麼名氣,但它的黑哨卻一舉成名。”足球業的發展委實與中國經濟的發展太不同步了!按理說,一個目前在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大國,足球也應該走在前列才合乎常理,更何況國家花了那麼大的投資!

還有幾個觸目驚心的數字:買一個球要花100萬,10個球可就是1000萬啊!給裁判的黑錢少則三五萬,多則幾十萬,裁判隻會嫌少不會嫌多,還有貪得無厭的裁判吃完主隊吃客隊,毫無忌諱,這比成克傑受賄的膽量大多了!

觸目驚心啊!如此下去中國足球隻能走向黑暗的深淵,這才是真正的悲劇!

如果說龔建平的悲劇是其貪婪的本性所造成的咎由自取的悲劇,那麼造成中國足球悲劇的原因是誰呢?是某個人還是體製還是官僚腐敗?

讀過朱曉軍的此篇大作,哪一個有良心的中國人不痛心呢?!但願悲劇不再發生,希望在南勇等人之後不再有大魚,希望腐敗止於足壇,希望錯過一次機會之後,能贏得許許多多的機會。

希望畢竟是希望,否則不會是9年前的案子直到今年才了結。哦,還沒有了結,因為陳培德說,南勇之後還有“大魚”,否則今年不會再一次掀起“反腐打黑”風暴。文中說:“陳培德沒有成為悲劇人物,中國足球卻遠遠沒有走出悲劇。”結句說:“遺憾的是這樣的官員實在太少了,陳培德又退休了。”由此可見,作者深深的遺憾和擔憂溢於言表。

問題是案子的結局(姑且算作結局),卻大大出乎意料,並且更加讓人痛心。第一個主動退贓款也是唯一一個“良心未泯”的國際級別的裁判龔建平卻成為了唯一被判刑的裁判;綠城是唯一主動坦白交代的俱樂部,也是在打假掃黑中有貢獻的俱樂部,卻成了受處罰最重的俱樂部。於是得出結論:在打假掃黑中閉嘴是唯一最佳的選擇。這是否充分暴露了中國官場的深不可測?足球腐敗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不是已經不言而喻了?

“閉嘴”?這樣下去國人倒真的都要閉嘴了——這才是國家和民族最大的悲劇。

但願悲劇不再發生。

247200安徽省東至縣堯渡鎮田園新村A組2號2單元302室張新安

責任編輯 師力斌